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医疗机构甲流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3医疗机构甲流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精选1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和避免甲型H1N1流感在医疗机构内的交叉感染,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行为,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的特点和疫情进展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

(二)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环境布局符合隔离要求。

(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二、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同时置于多人房间,床间距〉1米。

患者的活动应尽量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原则上不设陪护。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应将患者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的隔离病房内。

(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3)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

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

(6)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4.指定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设置隔离病区。

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

(4)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

(5)整个病区应当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能逆流.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1.发热门(急)诊

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热门(急)诊应采取如下措施:

(1)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候诊区应当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足患者候诊需要。

(3)有备用诊室.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②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③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6)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四)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可根据实际需要,为医务人员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

3.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

4.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5.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

四、消毒技术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有囊膜,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

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医疗器械、污染用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和消毒。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具体方法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处理.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

在诊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2023医疗机构甲流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精选2

第一章概述

一、目的和依据:

3组长:

副组长:

成员:总务科、膳食科工作人员职责:

负责医疗救治的病房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3)安全保卫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保卫科工作人员

4、疫情控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各部门、各科室医院感染三级网络成员负责病人隔离,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院内感染的防控制措施督导落实工作.

二、领导小组和各科室职责1、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的动员、组织和协调。

督导各有关科室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应急方案,保证必要的防治经费。

做好群众工作,组织、协调、落实在本区域内疫情调查,紧急免疫接种,环境消毒和后勤储备工作。

2、各有关科室应根据工作部署,督促落实防治应急方案

负责做好群众工作,组织、协调,落实在本系统内调查疫情上报,紧急免疫接种等工作。

第三章

拟甲型H1N1流感事件某科室发现一名中年男性因发热、头疼、咳嗽、流涕不适3天.

第四章演练程序

一、演习开始

1、解说员介绍演练情景。

2、总指挥xxx宣布演练开始。

3、模拟病人xxx在家人陪同下到综合医疗室就诊,预检分诊处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简单询问病史,在就诊登记本上登记有关情况,为其测量体温,体温39℃.

4、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带上口罩并护送至发热门诊.

5、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学史(病人身边其他人有没有发热情况,近半个月有没有去外地,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怎么来到医院的),给予必要的检查,详细登记有关情况。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其刚从外地回来的流行病学史,给病人开血常规和胸片检查.

6、由护士带兵人去放射科拍胸片,随后去检验科化验血常规。

20分钟后,病人化验单出来,再次来到发热门诊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肺部有炎症,初诊为肺炎,血常规化验单结果显示细胞数降低。

建议病人留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7、由护士带病人去发热留观室单间隔离。

病人或换上病号服,随后护士采集病人的咽、鼻拭子和含漱液.

8、同时接诊医生立即打电话给院长及感染管理科主任报告病例,请示院长召开专家会议进行会诊。

5 9、10分钟后,由院长召开院内专家会议.由接诊医生汇报病人病史.专家结合病人病史、胸片和血常规化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根据甲流诊断标准,初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

医院立即通过网络和电话向乌鲁木齐市及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例。

10、救护车司机在楼外待命.等待命令。

11、必要时把采集的病人标本送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