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不可少,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交通工程建设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参考借鉴。
⼀、编制⽬的
施⼯现场疫情应急处置⼯作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复⼯复产⼯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外防输⼊、内防反弹”不放松,健全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作机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坚持科学应对、预防为主,企业主责、快速反应,建⽴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第⼀时间上报疫情信息,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确保施⼯现场⼈员的⽣命安全和⾝体健康。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危险源辨识
1.放假、出差途中前往或途径疫区被感染。
2.放假、出差途中通过接触被感染⼈员导致被感染。
3.XX防疫场所及中⾼风险地区⼈员。
4.普通发烧感冒造成相同的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特性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特性为⼀种新型冠状病毒(β属),世界卫⽣组织命名为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根据国家卫⽣健康委员会划分,本次新冠病毒为⼄类疫情,按最⾼管理等级甲类管理。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呼吸道症状以⼲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功能障碍。
(三)疫情可能发⽣的区域、地点
XXX项⽬所有施⼯现场及办公、⽣活区域。
三、预防与预警
根据国务院、北京市发布的疫情信息,排查本项⽬是否存在疫情相关可疑⼈员,按照风险等级⾼低将可疑⼈员分为A、B、C、D类四类,分别采取必要的预防预警措施。
(⼀)可疑⼈员
1.A类⼈员:项⽬⼈员(包括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分包单位、项⽬服务⼈员等)及共同居住⼈员在近14⽇内去过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的⼈员。B类⼈员:项⽬⼈员在近14⽇内接触过来⾃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
地区⼈员;与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接触史家属、同居者密切接触的⼈员;与A类⼈员有密切接触史的⼈员。C类⼈员:与B类⼈员有密切接触史⼈员。D类⼈员:排查项⽬部近14⽇内发烧、咳嗷、胸闷、腹泻、乏⼒等可疑症状⼈员。
2.A类、B类⼈员的项⽬实⾏全封闭管理措施,严禁⼈员出⼊,做好直接或间接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接触史⼈员医学观察隔离,项⽬部全员实⾏核酸检测。C类、D类⼈员应严格做好个⼈防护、按要求每⽇体温检测,⽣活场所及时消杀、通风,必要时实⾏核酸检测。
(⼆)可疑物资
排查项⽬是否在存有近14⽇内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的物资,按属地政府要求采取封存处置。
(三)建⽴预警机制
项⽬主动与就近的定点医院和设置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建⽴“点对点”联动机制,明确就诊医疗⼈员、直通电话。制作疫情处置流程公⽰牌(见下图),在⼯地出⼊⼝显著位置进⾏公⽰。公⽰牌内容应包括:应急处置流程,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卫⽣防疫部门、街道(乡镇)及周边定点医院和设置发热门诊医疗机构的联系⼈及联系⽅式。
四、特殊⼈员应急处置流程
(⼀)⼀般发热⼈员的处置流程
当施⼯现场发⽣⼈员发热(两次体温检测中间间隔5分钟,体温均超过37.3℃的)等突发情况后,施⼯总承包单位项⽬经理在15分钟内通过电话向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卫⽣防疫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报告。突发情况处置过程中,及时跟踪上报处置动态信息。信息报告内容:发⽣疫情的⼯程项⽬名称、所在地点、各参建单位、发现的时间、⼈员基本信息以及现场处置情况等。
专职卫⽣员驾驶专车送往属地医院发热门诊进⾏检查就医,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具,专职卫⽣员做好必要个⼈防护措施。经医疗机构排除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的,配合医疗机构做好住院治疗或带回施⼯现场做好观察治疗。发热⼈员应安排单独居住,由⽣活保障组妥善安排好⼈员的⽣活,恢复正常后应继续单独居住观察14天,期间可适当安排⼯作。
(⼆)疑似⼈员的处置流程
发热⼈员经医疗机构检查认定为疑似⼈员的,信息报告⼩组应⽴即向属地政府、住建委、卫健委报告,并积极配合卫⽣防疫部门做好疑似⼈员的转运和隔离相关⼯作。项⽬消毒防护组应在卫⽣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即对疑似⼈员居住场所、活动区域进⾏彻底消毒处理。疑似⼈员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时,禁⽌任何⼈员前往探望。⽣活保障⼩组积极做好疑似⼈员的⼼理疏导⼯作,帮助其排除恐慌⼼理,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做好治疗⼯作。
(三)确诊⼈员的处置流程
施⼯现场出现经医疗机构正式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信息报告组应⽴即向属地政府、住建委、卫健委报告,停⽌⼀切施⼯作业活动,封闭施⼯现场,严禁⼈员进出施⼯现场,等待卫⽣防疫部门的评估处理意见。在卫⽣防疫部门的指导下,消毒防护组对施⼯现场所有区域进⾏彻底消毒。项⽬应配合卫⽣防疫部门进⾏流⾏病学调查,对确诊⼈员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员进⾏全⾯筛查,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四)密切接触⼈员的处理流程
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员应先安排在施⼯现场隔离区进⾏单⼈单间隔离,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作。经属地卫⽣防疫部门流⾏病学调查确认后的密切接触⼈员,⽣活保障组应配合卫⽣防疫部门将⼈员转运⾄属地指定的集中隔离观察点进⾏统⼀的医学集中观察。其他⼈员,经疾控部门评估,可以在施⼯现场隔离的,应实施单⼈单间隔离。项⽬部在接到解除观察的通知后,⽣活保障组应派专⼈专车将集中观察⼈员接回施⼯现场,安排好⼈员的住宿和⽣活,根据其⾝体恢复状况安排⼯作。
五、应急结束
经属地卫⽣防疫部门对本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评估,确保施⼯现场新冠病毒均已得到有效消杀,确诊⼈员/疑似⼈员均已得到有效救治。项⽬部内密切接触⼈员隔离期满已批准接触隔离,且未发⽣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项⽬信息报告组报告给疫情防控⼯作组,经疫情防控⼯作组组长确认核实后上报给项⽬疫情防控指挥部,经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集体会议决策并根据上级统⼀部署,宣布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结束。
六、应急处置后的复⼯管理
项⽬施⼯现场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复⼯应满⾜当前本市规定的复⼯管理基本条件。⼯程项⽬建设单位组织施⼯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按照《关于实施建设⼯程施⼯现场恢复施⼯前⾃查报告制度和假期施⼯前⾃查报告制度的通知》和我市施⼯现场疫情防控相关⽂件要求开展⾃查,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产条件⾃查合格具备复⼯条件的,向所在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出复⼯申请。
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区卫健部门、街道(乡镇)对施⼯现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施⼯现场环境进⾏综合检查评估,达到复⼯条件的,经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同意即可复⼯。
项⽬复⼯后,各参建单位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施⼯现场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制度,做好⼈员健康监测和筛查,落实⼈员北京健康宝验码登记措施,持续做好施⼯现场和⽣活区各重点场所的环境消杀,全⾯做好施⼯现场疫情防控和安全⽣产⼯作。
2、强化宣传,做好防控。充分利⽤项⽬部微信⼯作群,宣传展板,提⾼项⽬部全体⼈员对疫情防控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3、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动员项⽬部全体⼈员积极主动配合建设单位和项⽬所在地各级管理部门疫情防控⼯作,实施群防群治,确保疫情防控⼯作顺利开展。
三、疫情防控⼯作⽅案
1、施⼯现场⼈员管理
(1)严格落实《北京市施⼯现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所有进场⼈员进⾏实名制登记。
(2)项⽬部全体管理⼈员和劳务施⼯⼈员通过⼿机定位查询确认在京时间,填写个⼈健康信息,实名制登记录⼊公司⼈员管理台账。没有健康信息的⼈员不得进⼈施⼯现场。
(3)配备专职卫⽣员。专职卫⽣员负责施⼯现场⼈员监测体温、通风消毒、按照进场⼈员⼈数配备齐全防疫物品(体温表、体温检测仪、医⽤⼝罩、鞋套、⼿套、消毒液等)、发放并监督使⽤个⼈防护⽤品、宣传教育等。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和防疫防护⽤品,建⽴⼈员健康台账,对施⼯现场⼈员进⾏每天不少于两次的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督促从业⼈员作业过程中佩戴⼝罩,做好个⼈防护,⼀旦发现有发热、乏⼒、⼲咳等症状⼈员,⽴即报告并协助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将相关情况报送属地社区(村)和区住建委。
(4)新进场劳务⼈员必须实施14⽇的监督性医学观察,由专职卫⽣员早晚监测体温和⾝体状况,并做好记录。
(5)进出现场⼈员必须佩带防护⼝罩、鞋套、⼿套,并进⾏全⾝酒精喷洒消毒。
(6)各⾃劳动岗位必须相隔1⽶以上,⼈与⼈接触必须佩带⼝罩、⼿套。严格控制⼯作时间,防⽌过度疲劳引起⾝体抵抗⼒下降。
(7)统⼀安排项⽬部⼈员及劳务⼈员上下班专⽤客车接送。接送专⽤客车每天专⼈进⾏消毒,在集中接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体温检查,接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品并坚持封闭式管理。
2、施⼯现场封闭管理
(1)施⼯现场必须实施封闭式集中管理,严格落实《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施⼯现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作管理规定》。
(2)施⼯现场暂时⽆使⽤需要的出⼊⼝,应及时关闭上锁,采取有效的封闭措施。
(3)施⼯现场围挡必须严密牢固,出⼊⼝使⽤期间,必须由专职卫⽣员对进⼊⼈员进⾏测温、登记,核对⼈员情况。
(4)每⽇对施⼯出⼊⼝、施⼯区域、库房、卫⽣间、建筑垃圾堆放区等重点区域进⾏不少于两次的预防性消毒,消毒⽅法请参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流⾏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执⾏。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流通。
(5)库房和卫⽣间应设专⼈负责,及时清扫,每天定时消毒2次并做好记录。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通风2-3次,每次⾄少30分钟。
(6)消毒⽅法采⽤配置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法:有效氯含量为5%的消毒剂,配置时取⼀份消毒剂,加⼊99份⽔,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顺序由内向外。
3、施⼯现场餐饮管理
(1)选择合法经营的餐饮配送单位订送餐,核实相关证照,确保⾷品来源安全可靠。严禁从⽆照⽆证餐饮单位和⼯地周边流动商贩处订餐。严格落实索票索证制度,不得采购违法违规⾷品和⾼风险⾷品。
(2)就餐环境保持空⽓流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现场⼈员就餐时间,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实⾏错峰就餐,独⾃就餐,避免扎堆就餐。餐具餐⾷由专⼈统⼀发放,⾷饮具⼀⼈⼀⽤⼀消毒,就餐⼈员餐前餐后使⽤消毒洗⼿液或消毒肥皂六步洗⼿法流⽔冲洗。避免⼈群聚集,严格限制⼈员外出就餐和⾷⽤流动商贩外卖餐品。
(3)餐后废弃物应存放在封闭式容器中,由专⼈集中统⼀⽆害化处理,及时清运,与建筑垃圾应分别运输和消纳。
4、防护⽤品、机具材料、建筑垃圾管理
(1)⼀次性防护⽤品必须由专⼈集中统⼀⽆害化处理;重复性防护⽤品必须专⼈管理,每⽇早、中、晚集中消毒三次。
(2)进场机具专⼈管理,使⽤前后统⼀消毒。
(3)进场材料必须放置隔离区消毒后⽅可进⾏施⼯。
(4)建筑垃圾不得过长时间堆放在作业区的楼板上,堆放⾼度不超过1⽶,建筑垃圾必须及时装袋,并及时运⾛,⽔平运输采⽤⼩推车⼩型翻⽃车运输,垂直运输利⽤建筑物电梯进⾏。建筑垃圾⽤⼿推车运到物业指定垃圾堆放点,堆放点每⽇消毒两次。办理车辆运⾏通⾏证,组织专业运输队,每⽇晚间将拆除垃圾清运出场。
5、“⽇报告”制度
实⾏“⽇报告”制度,项⽬部每⽇上午⼗时向社区(村)、区住建委报送施⼯现场疫情防控⼯作情况和施⼯⼈员情况(包括项⽬总⼈数、劳务⼈员花名册、前⼀⽇新进场⼈员花名册等)。
6、防疫培训制度
项⽬部疫情防控应急领导⼩组负责组织施⼯⼈员⽇常的防疫知识培训和⼼理疏导,及时解释政策和辟谣,保证施⼯⼈员不信谣,不传谣,不利⽤社交软件传播不实⾔论和信息。
(1)利⽤宣传栏、公告栏、微信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疫情防治知识健康宣讲,使从业⼈员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教育纳⼊⼈员⼊场和每⽇岗前教育,创新教育和交底活动⽅式,减少集中式教育,减少⼈员聚集。
(3)指导施⼯现场全体⼈员注意个⼈卫⽣,保持勤洗⼿、多饮⽔,保持⾐物⼲净整洁,保持宿舍卫⽣清洁。
(4)要求施⼯现场全体⼈员应正确佩戴防护⼝罩,为避免产⽣新的污染源,⽤过的⼝罩严禁随意丢弃,专⼈集中收纳⾄密闭垃圾桶。
(5)正确使⽤和储存消毒液、消毒设备、酒精等防疫物资,防⽌意外吞⾷中毒或引发⽕灾。
7、应急处置
(1)项⽬部疫情防控应急领导⼩组应按照《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社区(村)防控⼯作⽅案(试⾏)》规定,建⽴与社区(村)和属地卫⽣健康部门畅通的联络机制,有关情况由现场专职卫⽣员第⼀时间向社区(村)和属地卫⽣健康部门报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作,同时向区住建委报告。
(2)施⼯现场应设⽴隔离观察区域。当⼯地⼈员出现发热、乏⼒、⼲咳等可疑症状时,⼀律不得进⼊施⼯区域、办公区域,应及时到隔离观察区域进⾏暂时隔离,⽴即安排到就近的定点医院就医,并向社区(村)和属地卫⽣健康部门报告,配合社区(村)和属地卫⽣健康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处理。
就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在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罩。
疫情当下,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不可少,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交通工程建设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参考借鉴。
⼀、编制⽬的
施⼯现场疫情应急处置⼯作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复⼯复产⼯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外防输⼊、内防反弹”不放松,健全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作机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坚持科学应对、预防为主,企业主责、快速反应,建⽴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第⼀时间上报疫情信息,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确保施⼯现场⼈员的⽣命安全和⾝体健康。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危险源辨识
1.放假、出差途中前往或途径疫区被感染。
2.放假、出差途中通过接触被感染⼈员导致被感染。
3.XX防疫场所及中⾼风险地区⼈员。
4.普通发烧感冒造成相同的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特性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特性为⼀种新型冠状病毒(β属),世界卫⽣组织命名为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根据国家卫⽣健康委员会划分,本次新冠病毒为⼄类疫情,按最⾼管理等级甲类管理。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呼吸道症状以⼲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功能障碍。
(三)疫情可能发⽣的区域、地点
XXX项⽬所有施⼯现场及办公、⽣活区域。
三、预防与预警
根据国务院、北京市发布的疫情信息,排查本项⽬是否存在疫情相关可疑⼈员,按照风险等级⾼低将可疑⼈员分为A、B、C、D类四类,分别采取必要的预防预警措施。
(⼀)可疑⼈员
1.A类⼈员:项⽬⼈员(包括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分包单位、项⽬服务⼈员等)及共同居住⼈员在近14⽇内去过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的⼈员。B类⼈员:项⽬⼈员在近14⽇内接触过来⾃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
地区⼈员;与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接触史家属、同居者密切接触的⼈员;与A类⼈员有密切接触史的⼈员。C类⼈员:与B类⼈员有密切接触史⼈员。D类⼈员:排查项⽬部近14⽇内发烧、咳嗷、胸闷、腹泻、乏⼒等可疑症状⼈员。
2.A类、B类⼈员的项⽬实⾏全封闭管理措施,严禁⼈员出⼊,做好直接或间接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接触史⼈员医学观察隔离,项⽬部全员实⾏核酸检测。C类、D类⼈员应严格做好个⼈防护、按要求每⽇体温检测,⽣活场所及时消杀、通风,必要时实⾏核酸检测。
(⼆)可疑物资
排查项⽬是否在存有近14⽇内XX防疫场所或中⾼风险地区的物资,按属地政府要求采取封存处置。
(三)建⽴预警机制
项⽬主动与就近的定点医院和设置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建⽴“点对点”联动机制,明确就诊医疗⼈员、直通电话。制作疫情处置流程公⽰牌(见下图),在⼯地出⼊⼝显著位置进⾏公⽰。公⽰牌内容应包括:应急处置流程,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卫⽣防疫部门、街道(乡镇)及周边定点医院和设置发热门诊医疗机构的联系⼈及联系⽅式。
四、特殊⼈员应急处置流程
(⼀)⼀般发热⼈员的处置流程
当施⼯现场发⽣⼈员发热(两次体温检测中间间隔5分钟,体温均超过37.3℃的)等突发情况后,施⼯总承包单位项⽬经理在15分钟内通过电话向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卫⽣防疫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报告。突发情况处置过程中,及时跟踪上报处置动态信息。信息报告内容:发⽣疫情的⼯程项⽬名称、所在地点、各参建单位、发现的时间、⼈员基本信息以及现场处置情况等。
专职卫⽣员驾驶专车送往属地医院发热门诊进⾏检查就医,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具,专职卫⽣员做好必要个⼈防护措施。经医疗机构排除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的,配合医疗机构做好住院治疗或带回施⼯现场做好观察治疗。发热⼈员应安排单独居住,由⽣活保障组妥善安排好⼈员的⽣活,恢复正常后应继续单独居住观察14天,期间可适当安排⼯作。
(⼆)疑似⼈员的处置流程
发热⼈员经医疗机构检查认定为疑似⼈员的,信息报告⼩组应⽴即向属地政府、住建委、卫健委报告,并积极配合卫⽣防疫部门做好疑似⼈员的转运和隔离相关⼯作。项⽬消毒防护组应在卫⽣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即对疑似⼈员居住场所、活动区域进⾏彻底消毒处理。疑似⼈员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时,禁⽌任何⼈员前往探望。⽣活保障⼩组积极做好疑似⼈员的⼼理疏导⼯作,帮助其排除恐慌⼼理,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做好治疗⼯作。
(三)确诊⼈员的处置流程
施⼯现场出现经医疗机构正式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信息报告组应⽴即向属地政府、住建委、卫健委报告,停⽌⼀切施⼯作业活动,封闭施⼯现场,严禁⼈员进出施⼯现场,等待卫⽣防疫部门的评估处理意见。在卫⽣防疫部门的指导下,消毒防护组对施⼯现场所有区域进⾏彻底消毒。项⽬应配合卫⽣防疫部门进⾏流⾏病学调查,对确诊⼈员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员进⾏全⾯筛查,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四)密切接触⼈员的处理流程
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员应先安排在施⼯现场隔离区进⾏单⼈单间隔离,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作。经属地卫⽣防疫部门流⾏病学调查确认后的密切接触⼈员,⽣活保障组应配合卫⽣防疫部门将⼈员转运⾄属地指定的集中隔离观察点进⾏统⼀的医学集中观察。其他⼈员,经疾控部门评估,可以在施⼯现场隔离的,应实施单⼈单间隔离。项⽬部在接到解除观察的通知后,⽣活保障组应派专⼈专车将集中观察⼈员接回施⼯现场,安排好⼈员的住宿和⽣活,根据其⾝体恢复状况安排⼯作。
五、应急结束
经属地卫⽣防疫部门对本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评估,确保施⼯现场新冠病毒均已得到有效消杀,确诊⼈员/疑似⼈员均已得到有效救治。项⽬部内密切接触⼈员隔离期满已批准接触隔离,且未发⽣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项⽬信息报告组报告给疫情防控⼯作组,经疫情防控⼯作组组长确认核实后上报给项⽬疫情防控指挥部,经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集体会议决策并根据上级统⼀部署,宣布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结束。
六、应急处置后的复⼯管理
项⽬施⼯现场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复⼯应满⾜当前本市规定的复⼯管理基本条件。⼯程项⽬建设单位组织施⼯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按照《关于实施建设⼯程施⼯现场恢复施⼯前⾃查报告制度和假期施⼯前⾃查报告制度的通知》和我市施⼯现场疫情防控相关⽂件要求开展⾃查,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产条件⾃查合格具备复⼯条件的,向所在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出复⼯申请。
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区卫健部门、街道(乡镇)对施⼯现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施⼯现场环境进⾏综合检查评估,达到复⼯条件的,经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同意即可复⼯。
项⽬复⼯后,各参建单位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施⼯现场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制度,做好⼈员健康监测和筛查,落实⼈员北京健康宝验码登记措施,持续做好施⼯现场和⽣活区各重点场所的环境消杀,全⾯做好施⼯现场疫情防控和安全⽣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