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学校一定要做好教职工疫情培训工作,提高教职员工的疫情防控意识。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教职工疫情防控培训工作方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教职工疫情防控培训工作方案1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提高全校师生员工防控知识和技能水平,切实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当前,全国多地发现输入性本土病例,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传播链条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精神,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之又严抓好“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各项工作,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二、培训目标
在前阶段学校各平台防疫知识宣传教育以及专业人员培训和演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新冠防控知识,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疫情日常防控、疫情应急处置、健康教育等内容,科学指引全体师生员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升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全面提高学校疫情防控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三、培训对象
南塘桥小学全体教职工
四、培训方式
1、培训形式。学校分集中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开展本次培训工作。
(1)全体教师会议宣读本次防疫培训方案。学习《关于进一步做好消毒与个人防护知识宣教和培训指导工作的通知(苏卫办疾控[__]1__号)》。
(2)以年级组为单位学习《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培训由年级组长主持。
(3)自主学习观看专题视频,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2、培训内容。
(1)学习《关于进一步做好消毒与个人防护知识宣教和培训指导工作的通知(__卫办疾控[__]__)》。
(2)学习《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__版)》。
(3)学习视频《新冠肺炎防控相关法律知识介绍》、《疫情防控中单位和个人的法律义务》、《违反疫情防控的法律责任》、《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操作介绍》。
3、培训考核
由发展中心组织进行最终考核,采取线上考核的方式,考核成绩将与月考核挂钩。
五、其他事项
1、各年级组长在11月23日前将组内学习、个人学习的照片打包发至邮箱。
2、发展中心负责本次培训活动过程性材料,包括培训方案、培训照片、测试结果、新闻报道、微信制作。
__小学
20__年11月15日
小学教职工疫情防控培训工作方案2
一、开学前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参与,明确职责分工。
2.在属地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学校与教育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就近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和学校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学校所在地社区)等沟通联系机制,明确双方联系人、联系方式,完成双向对接。
3.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必须指定防控工作责任人,建立相应的防控工作机制。
(二)完善相关方案、预案和制度
1.制定学校防控工作方案。明确防控工作流程、防控技能培训、防控物资储备及后勤保障等内容。
2.制定防控应急处置预案。细化应急准备、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消杀灭菌、善后处置等内容。
3.建立完善师生员工体温自测报告制度、学校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日常健康管理制度、消毒通风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等。
(三)提前健康排查
学校在开学前要提前掌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了解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等关键信息,严禁师生员工带病返岗返校;及时汇总师生健康信息,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日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对所有教职员工及家庭成员曾经有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学生从武汉来襄复读(借读)的学生要进行核酸检测。
(四)严格校园管控
1.实行封闭管理,校外人员无必须不进校园,学校师生员工无必须不出校园。校内所有场所设施在疫情结束前,一律暂停向社会开放。
2.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实验室、厕所、临时隔离场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处理和通风换气工作。重点区域和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应作为复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3.统筹做好校舍、食品、饮水、校车、消防、实验室等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防范其他安全事故。
(五)做好条件物资设施保障
1.对照中小学防护物资配备建议标准,做好口罩、手套、消毒剂、测温仪等防护物资的储备,保证开学后14天的储备用量。鼓励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购买儿童口罩。物资储备应作为复学必备条件之一。
2.维护洗手设施,学校按照每50人配备一个洗手水龙头,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有条件的可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3.配备全自动红外测温设备的学校,要提前做好安装和调试工作,保障正常使用。配备全自动红外测温设备应作为襄阳城区复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六)做好临时隔离场所准备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隔离场所。在校门口设置临时等候区(校门内外均可),在校园内设置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症状时立即进行隔离。设置隔离场所应作为复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七)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在属地指挥部统筹和卫健部门指导下,按照每600名学生配1名校医的规定,为每所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校医。在开学前不能按规定配备到位的,必须配齐专(兼)职保健教师,由卫健部门指定1名临时校医负责疫情期间防控工作。卫健部门要为学校配备“健康副校长”,负责管理、指导、监督健康校园建设工作;“健康副校长”可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担任。要落实包保指导责任制,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保指导学校健康管理工作。
(八)做好培训演练
1.采取适当形式,面向教职工开展疫情防控、消毒防疫、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全体教职员工熟悉疫情防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知校内防控各项制度规定。
2.针对学生错峰上下学、体温检测、课外活动、就餐就寝等教育教学活动提前开展演练,熟悉相关工作流程和操作办法。
(九)做好家校沟通
1.开学前向全体家长发出开学告知书,告知学校开学流程、学生返校注意事项等,提示家长关注学生在家期间身体健康状况,做好体温检测,教育孩子少出门、勤洗手,调整作息规律,以适当方式加强体育锻炼,为返校复课做好准备。
2.引导家长教育孩子尊重和敬畏生命,遵守社会公德,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感恩他人付出,助推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3.开学前家长和学生要签返校复课健康承诺书(附件),在报到前7天内交给学校。
(十)开展评估验收
各地指挥部要组织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联合评估验收组,于正式开学前一周,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凡验收未通过的一律不得组织学生返校学习。市指挥部在县级指挥部评估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
二、开学后
(一)实行错时上下学
1.通过分年级错时上下学等形式,减少人员集中流动带来的交叉感染隐患;学校食堂分段分散就餐;划分班级活动区域,分批分区域户外活动;停止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各种文娱活动或比赛等大型集会活动。
2.上下学时,学校要安排人员加强有序引导;严格执行家长接送儿童不入校园制度;注意合理分散人流,避免校门口人群聚集;引导学生上下学途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3.教师授课时要佩戴医用口罩。
4.学校要结合实际,对食堂、教室、宿舍、图书室等重点区域实行人流量限制。首批开学的毕业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0人,寄宿制学校每间宿舍住宿原则上不超过4人。
(二)落实健康监测制度
1.坚持落实师生员工个人居家体温自测制度。
2.师生员工上校车前和进校门前,要安排校车照管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指导学生配戴口罩。学校应每天按时将晨检情况汇总并上报。
3.安排午休的学校,在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要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
4.寄宿制学校及安排晚修的学校要进行晚检,并做好相关情况登记和上报工作。
5.检测人员检测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三)落实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1.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缺课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
2.学校应在当天完成师生员工因病缺勤缺课信息登记,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3.追踪缺勤缺课人员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情况时,要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教育部门报告。
(四)落实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1.师生确诊康复或疑似排除后,要向学校出示医院开具的病愈或排除证明,方可复课。
2.学校要对复课师生进行查验登记,查验结论与证明不一致的,以校医结论为准,师生要遵照医嘱建议继续隔离或就医。对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继续做好网络授课工作。
(五)落实健康管理制度
1.严格校园活动管理。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须按要求佩戴口罩。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寄宿学生未经学校批准不得擅自出校。停止举办大型集体活动。校内常规活动应严格遵循有关防护要求。
2.严格校外人员管理。校外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得入校。如确有工作需要,须由校内人员派人到校门口办理登记手续,做好体温检测、戴口罩等。
3.严格师生卫生管理。餐前、便前便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垃圾、污染物品以及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