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型会议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落实经济生产建设和新冠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做好企业年会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高效处置会议相关场所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指导在某某公司大型年会、会议活动相关场所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的应急处置。
二、前期准备与保障措施
按照“六个到位”思想,即组织机构到位、工作方案到位、物资用品到位、应急预案到位、管理责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做好会前准备。
(一)、成立防控工作组,落实防控责任。
1、成立防控工作组
活动主办单位要成立新冠肺炎防控专项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为疫情防控第一负责人,要成立健康管理小组,并同时设立健康管理负责人,对接市卫生健康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针对会议议程制定相应防控工作方案并部署实施,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工作应急预案。
组长:**
副组长:**
成吊・******
2、防护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设办公室和三个工作小组,落实相关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各组分工合作,紧密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2.1防护及应急救援办公室成员及职责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综合协调工作,
疫情防控应急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理;
负责传达、落实领导小组的指示意见,及对省厅、市委、市政府
的信息报送;
检查活动期间职工口罩佩戴情况,并为职工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
2.2防护及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负责保障公司活动期间疫情防控的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水、体温测量仪等物资的保障工作;
负责公司活动场所的环境清洁整治工作,做到会前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消毒;
在洗手间放置洗手液、消毒液,要求参会人员进出时进行洗手、消毒。
负责员工就餐的安排管理,所有员工采用分批次就餐,排队时请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拥挤,就餐座位采取两人一桌(保持1米以上距离,注意入座后方可摘下口罩就餐),所有人员就餐前就餐后进行洗手(由专人负责)
2.3防护及应急救援宣传报告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发布疫情有关信息,避免引发职员恐慌。
负责组织检查职工全天口罩佩戴情况,并对违反规定的职工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教育。
2.4防护及疫情防控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员.******
主要职责:
做好公司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报告并配合属地疾控部门有效处置疫情;
随时掌握和提供最新疫情信息,及时向领导组报告信息,提出工作意见,传达疫情防控要求;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职工的传染预防教育;
凡从重点防控地区返回的职员,严格执行集中隔离14天的要求;
全面开展健康状况排查,对从所有职工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者,及时报告领导组并提醒做好防护措施。
(二)开展会前准备与培训
各会议参与单位在会前分批次对所有参与会议人员开展全员知识培训或告知,包含保洁、餐饮服务人员、司机等后勤工作人员,对不用岗位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同时做好会议前防控物资准备,包括防护、消毒等用品。
对每个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做到"8个一〃:一个健康档案,一测体温,一戴口罩,一设观察室,一致电(发现发热者致电制定医疗机构),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次健康教育,一强化人文关怀。
主办单位要对会议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包括防护物资储备、人员培训、规章制度。
(三)、提前摸底分析,实行分类管理。
主办单位提前对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参会人员近15天内行程,有无到疫情高发地,有无接触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存在上述情况者均不宜出席本次活动或作为本次活动的工作人员。
对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参会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做好会议前的健康监测,具体要求见附件。
(四)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
活动期间,会场要根据参加人员数量及场地等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医学观察点。
临时医学观察点用于初测体温>37.3°C人员的体温复测。
具体要求见附件。
(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1.凡进必检,把好入口关。
对会议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开展健康情况检查,旅行史、接触史调查,结果无异常者方可上岗。
对进出会场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区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2.强化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分组管理,指定工作人员为健康管理负责人,负责对组员开展健康状况监测。
3.减少人员流动。
各健康管理负责人,督促组员进入会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按会议议程和工作人员指引参会,期间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交谈等,尽量保持座位相对固定,控制会场内人员密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
4.加强防控知识宣教。
强化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科学宣传普及,引导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防治知识,要注重手部卫生。
在没有进行手卫生前不随意触碰口腔、鼻腔和眼睛,会议期间正常佩戴口罩。
(六)加强高风险场所管理。
1.密闭、半密闭会场。
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进入和离开前必须严格落实手卫生,增大参会人员座位间隔,减少人员之间的不必要的流动,会场负责人要巡查在场人员防护情况,检查口罩佩戴是否合规正确,加强会议场所的清洁消毒。
2.通风系统。
会议场所在会前应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会议期间尽量开窗通风,必要时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如会议室不具备开窗条件,应确保会议期间集中空调正常运行,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使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3.供餐。
会议前需要全面对餐饮供应场所、设备设施、餐具等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消毒。
实习分餐制,控制就餐人员间隔。
人员就餐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就餐后快速离开避免就餐时相互近距离交谈,仅在吃饭时摘下口罩。
4.洗手间、宿舍、电梯等高风险场所。
严格按照《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居家和公共场所卫生间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卫生清洁消毒指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共电梯(扶手)清洁消毒工作指引》等要求,加强参会人员住宿房间、工作人员宿舍、卫生间、电梯等重点场所的清洁消杀。
三、出现疫情后应急处置措施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或工作人员如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时,应就地安顿原则,立即送至场馆的临时隔离点,并安排其他人员有序撤离该场所,记录好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安排到原来住所暂时居家隔离观察。
健康管理负责人立即向主办单位领导报告,并联系驻点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初步排查后,根据病情转送就近的发热门诊进一步隔离诊治,并第一时间向某某市疾控中心报告。
配合某某市疾控中心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在指导会场所在辖区疾控机构对相关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会场评估合格后才可重新启用。
如病例经诊治报告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某某市疾控中心通过流行病学确定的密切接触者应按规范立即转送至集中隔离酒店进行医学观察,并采集标本和送检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
同时某某市卫生健康局立即将相关信息通报给某某市公安局,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潜在密切接触者。
基础"三人小组"按规定做好潜在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四、处置完成解除响应
疫点或疫情处置区内上述措施均已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污染场所经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经集中隔离14天后没有发病的,可解除应急响应,隔离区域解除隔离。
若有新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则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再行解除。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2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和省、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科学开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推动活动的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会议基本信息
会议名称:
会务组负责人:
会场容量:***人餐
厅容量:***人
二、具体防控操作
(1)防控统筹组
I、人员
组长:***电话:
副组长:***电话:
成员:防控协调组、注册防控组、会场防控组、餐饮防控组、应急防控组、酒店防控组
2、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会议疫情防控工作,根据防控要求和会议情况制定方案,
明确职责并督促落实。
(2)进行疫情应急沟通与处置,发现疫情情况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
告。
(2)防控协调组
I、人员
副组长:***
2、工作职责
电话:
电话:
(1)防疫物资、设备配备
1)按会议人数购置备用口罩、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等疫情防控物资,并做好会期防疫物资的保障和发放工作。
2)在注册区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或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等设备。
(2)通过网站、微信等方式向参加活动人员通告注意事项、有关要求及疫情防控知识、入场安排及防疫注意事项提示。
(3)会前做好工作人员培训。
内容包括体温检测、健康信息查验、秩序维护、预防性消毒、工作人员自我防护、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确保工作人员掌握新冠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流程。
(4)与酒店方共同按防疫要求合理规划会场布局,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临时隔离观察室,临时隔离室应靠近出、入口处,采光和通风良好,配备基本防护用品、洗手设施及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次性手套、防护服、朕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等;、设立醒目的"隔离室”标识,门前有闲人免进等提醒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入隔离室;隔离室内全程佩戴口罩。
(5)会期做好企业、工作人员健康信息收集(表格附后),如有异常,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6)做好会议总结及信息追踪
1)根据会议活动开展实际情况,编写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报告;
2)会议活动结束后,对会议期间所有人员的健康登记信息进行分类存档不低于1个月,并注意信息保密;
3)会议活动结束后14日内对所有人员进行健康追踪,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并将有关情况向活动主办方报告。
(三)注册防控组
1、人员
***电***********
成员:**
2、工作职责
电***********
(1)做好报到区安全距离设计与人员引导。
督促酒店在报到区使用一米栏进行分区,提示参会人员保持安全
距离,不拥挤、不聚集,及时进行排队引导与参会流程提醒。
(2)注册流程
健康检查(检查口罩、健康码、行程卡,测体温)一注册信息查验(查验身份证、工作证及预注册信息)一核验通过,发放会议资料袋、参会证(注:防疫健康信息码为绿码,且近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近21天内无出境史人员,按照正常参会流程确认注册发放参会证;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应进行劝离、拒绝参会,并对分类筛查情况进行登记)。
(3)所有参会人员信息(含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提交防控协调组。
(4)按防控协调组提供的企业和工作人员名单发放胸牌。
(5)在注册区配备口罩、含醇速干手消毒剂。
(4)会场防控组
1、人员
组长:***电话:
成员:***电话:
2、工作职责
(1)与酒店沟通,按防疫要求落实会场布置:
会场座位设置要求间隔1米以上,张贴醒目的路线指引。
(2)嘉宾话筒配备
按嘉宾数量准备话筒,尽量一人一筒,如话筒数量有限,在一个嘉宾使用过话筒之后,立即使用75%的酒精对话筒进行擦拭消毒后,再交给下一位嘉宾使用。
(3)如会议涉及颁奖,督促上台领奖人员距离要保持不低于1米。
(4)落实会场入口含醇速干手消毒剂到位,安排专人检查参会人员代表证、佩戴口罩情况,及时向未佩戴口罩人员发放一次性口罩。
持代表证、正确佩戴口罩者方可进入会场。
(5)餐饮防控组
2、工作职责
(1)根据餐厅容量、会议人数,制定用餐方案。
若集中就餐,应根据合理间距的要求执行分时段就餐。
(2)餐饮形式:自助餐或简餐
1)自助餐:督促酒店维持排队取餐秩序,取餐排队时与他人保
持1米距离;
2)简餐:安排专人分发餐食,要求分餐人员完善自身防护措施
(口罩、手套等),要求酒店在快餐进场前外包装须进行酒精喷洒消毒。
(3)督促酒店在餐厅门口摆放用餐须知:
1)请完成手消毒后凭餐券入场。
2)就餐、取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
3)就餐时避免扎堆与交谈。
(4)安排专人对进入餐厅的人员检查餐券,凭餐券方可入内。
(六)应急防控组
1、人员
成员:***电话:
2、工作职责
做好发现疫情时的应对处置。
发现体温大于37.3°C或有咳嗽等可疑症状的人员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管理,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等工作。
1)未佩戴朕用防护口罩者,应立即发放备用口罩并督促其正确
佩戴,引导前往临时隔离区;
2)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并联系车辆,穿戴好防护衣物后将疑似人员送疾控中心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并追踪排查结果;
3)组织询问、登记并劝返与疑似人员密切接触的人员,配合卫健部门对所有接触人员进行调查。
(7)酒店防控组
1、人员
组^长*****电话^***********
成员:市场部********/餐饮部**/前厅部***/工程
***/保安部**/行政办***
2、工作职责
(1)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
(2)在入口、舆、洗手间、餐饮区、主要通道、场外醒引谴张贴提示牌、地贴等并通过现场服务引导进行防疫宣传和提示;
(3)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临时隔离观察室,临时隔离室应靠近出、入口处,采光和通风良好;设立醒目的”隔离室”标识,门前有闲人免进等提醒标识,避免其他入员误入隔离室。
(4)环境清洁消毒:会议前对会场进行全面的环境清理和预防性消毒,
重点包括会场、洗手间、垃圾站、电梯、楼梯、就餐区等,建立
消毒工作记录台账。
要指定专人对会议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
行清洁消毒,明确张贴完成标识。
1)会场:会前一小时完成会场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
2)餐厅: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
3)展厅:每日消杀三次;
4)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讲台、电梯按钮、开关、水龙头、楼梯扶手等),可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每天至少一次。
对通道、楼梯、卫生间等地面、墙面进行喷雾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
0 mgL的消毒剂(“84“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至少一次。
(5)会前对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包括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杀等知识与技能、健康检测、会场出入通道、进出流程等疫情防控工作。
(6)协助主办方做好酒店参与人员的健康信息收集归档工作。
(7)垃圾处置戴好口罩、手套等防疫废弃物品回收。
各出口通道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收集桶(带盖),安排专人收集并集中消毒,消毒完成后,将废弃口罩密闭打包,统一送至环卫干垃圾站,按干垃圾处置。
保洁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须戴好口罩、手台,做好自身防护。
**公司
**年**月**日
大型会议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3
为进一步加强本次会议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会前和会议期间的防控管理,确保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会议顺利召开,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会前防控措施
(一)会前健康申报
会议开始一周前由会议组向疫情防控组提供参会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手机号码等信息。
所有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均须在会前登录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程序,依法如实进行14天内到达或途径地域的申报。
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在报到时需提供当地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与健康码均为绿码者方可参加会议和会议报务工作。
经审查,健康申报情况有异常的,由专家根据卫生健康、公安、大数据管理等部门相关数据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其是否可以参会。
参与"两会'‘的酒店工作人员、租用汽车驾驶员以及其他外聘工作人员会前三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并赋予健康码成绿码,方可参加会议。
1.会议举行前对会场、住宿宾馆、新闻发布中心等相关场所严格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并配备相关疫情防控物资。
2.会场、住宿宾馆应设置临时隔离场所。
临时隔离场所设于相对独立区域,与会场、住宿区不在同一楼栋或同一楼层,尽可能保持间隔距离,避免人流交叉。
临时隔离场所内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洗手卫生设施、消毒药械,产生的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二、会议期间防控措施
(一)会场要求
在进入主会场的相关通道外围设置体温检测岗,配置体温自动检测设备,外围设置医疗岗和卫生防疫岗。
会场内座位的摆放尽量增加间距或隔位坐人。
全体会议上,会场主席台座位原则上保持1米以上设置,大会主席台与会人员不戴口罩。
主席台下座位隔位而坐、前后排错位而坐,参会人员需佩戴口罩,休会期间尽量避免长时间交谈,近距离接触时也应佩戴口罩。
所有工作人员在会议服务期间均需佩戴口罩。
如会场容量有限,可将参会人员分散安排在几个分会场,与主会场间以视频方式进行连接,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
实行分时分批组织参会人员进场退场,所有人员进入会场时实行“亮码+测温”,体温正常且持健康码(或甬行码)绿码的方可进入。
会场应加强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通过机械方式加强通风。
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实行会场、宾馆"两点一线"管理。
会务组提供健康包(包括口罩、免洗手消液、体温计、连花清瘟胶囊等)。
参会人员住宿一人一间,宾馆实行封闭式管理,原则上不接待其他社会人员,参会人员除参加会议活动外,原则上不外出,确需外出的由团组负责人同意后凭请假单出入驻地宾馆。
进入宾馆实行“亮码+测温”,体温正常且健康码绿码者方可进入。
宾馆内的工作人员,除工作需要外,原则上不得外出。
(三)就餐要求
就餐实行分餐制,由宾馆服务人员配送至参会人员房间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