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区疫情防控封闭封控管理方案4篇,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疫情防控封闭封控管理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新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将社区封闭管控、居民居家隔离工作落实落细,特制定社区封闭管控工作手册。
一、街道的工作职责
1.领导全街社区封闭管理工作,建立封闭区内各类管控人员台账,对各类管控人员进行动态监管;
2.负责对封闭管控区域进行物理硬隔离,管好三道门:小区门设立卡点,指导社区对楼道门、居民家门张贴封条封闭;
3.协调新区公安、卫生部门,指导社区组建由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基层民警组成的“三包一”巡查组;
4.负责组织各类防疫物资,保障本辖区防疫工作开展;
5.在卫健部门的专业指导下,或聘请第三方专业消杀公司,对辖区公共环境进行消杀作业,重点保障志愿者工作环境安全(楼道内,每日至少消杀两次);
6.对参与社区封闭管理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进行防护培训指导,提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并按照标准配发防护用品;
7.负责协调各部门,保障本辖区内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满足居民就医、用药、殡葬等服务需求,建立包保制度,解决特殊群体生活困难;
8.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慰藉服务,落实疫情期间精神病人四部门联合管理,保证患者按时用药。
二、社区(小区长)的工作职责
1.负责封闭管控小区卡口管理,中、低风险小区进出人员和车辆凭证出入,进出人员进行测温登记,高风险小区进出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进出车辆要严格进行登记、消杀;
2.负责对本小区内部的社区活动场所、商业网点等公共活动场所张贴封条关闭并监督,指导楼长、楼道长对楼道门、居民家门全部张贴封条;
3.指导楼长对其监管楼宇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负责汇总制作社区封闭管控人员台账和特殊群体台账,按照分类进行动态管理;
4.组建“三包一”巡查组,对社区路街进行不间断巡查,对拒不配合封闭管控措施的人员进行疏导教育,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5.负责搭建面向全体楼长、楼道长的信息沟通平台,传递工作信息,向居家隔离人员推送疫情防控知识、新区防控形势等信息,通过微信群、小喇叭、电话等渠道和工具,开展心理安抚和疏导;
6.负责汇总、上报小区居民各类社会物资需求,接收居民采购的物资,组织楼长完成物资转运。
三、楼长的工作职责
1.负责发动本楼居民,在居家隔离人员中招募楼道长,构建工作体系,搭建面向全体居民和楼道长的信息沟通平台,汇总全楼人员各类信息,及时向社区(小区长)报告;
2.负责落实全楼楼道门封闭与监管,指导楼道长对居民家门封闭;
3.负责落实全楼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和24小时跟踪联络机制;
4.负责汇总全楼物资需求并上报,协助接收本楼物资,并转运给楼道长;
5.解决楼道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楼道长开展工作提供外部支撑。
四、楼道长的工作职责
1.负责本楼道每户家门张贴封条封闭并进行监督和报告;
2.负责指导居民测量体温并记录,其中二级密接者和高风险人员2次/日,低风险人员1次/日;监测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状况,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胸闷及腹泻等异常立即上报楼长;
3.负责统计本单元内居民物资需求,并将物资转送到居民家门口;
4.对居民按照规定时间放在门口的生活垃圾进行无接触收集并转运到本单元门内指定区域;
5.对本单元特殊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每天早晚电话问询,并做好每日健康记录。
五、居民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期间的义务
1.疫情期间居民按照规定进行居家健康观察、足不出户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若违反规定,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处理;
2.居家隔离人员要主动与所在单元楼道长建立联系,沟通服务事项,积极支持配合楼道长工作,时刻接受监督;
3.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
4.每日进行二次体温检测,做好记录并向楼道长报告。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胸闷及腹泻等异常状况立即报告;
5.按照规定时间、规定程序排放生活垃圾;
6.依据相关规定签订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承诺书;
7.自觉遵守秩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一)强化责任担当。
各区县(市)政府是本项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组织、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亲自调度、督查督办。
建立由乡镇(街道)、社区(村)、住宅区管理服务主体、业主委员会、楼栋长等共同组成、横向铺开、纵向深入的“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联防联控。
全面落实住宅区疫情防控措施,深入开展地毯式拉网排查,合理设置出入口,实现封闭管理。
区县(市)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组成联合巡查小组,对住宅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巡查。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对各区县(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三)做好信息报送。
各小区、社区(村)均要建立信息员制度,明确一名信息报送员由乡镇(街道)指挥部管理,报送内容至少需包括当日进出小区人员、体温检测及其他异常情况等。
遇到突发或其他紧急情况及时报告。
社区疫情防控封闭封控管理方案3
炎期间xx地铁运营时间、公交运营时间、景区关闭、商场营业时间调整等信息。
一、工作要求
(一)党政牵头、社区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相关定义
(一)社区。
本方案中“社区”是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所辖的城乡社区(即城市社区和村)。
(二)社区疫情划分
1、社区未发现病例。
指在社区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2、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社区出现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暴发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栋楼同一单元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3、社区传播疫情。
指在社区居民中,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模较大,呈持续传播态势。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1、疫点。
如果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
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
疫点一般以一个或若干个住户、一个或若干个办公室、列车或汽车车厢、同一航班、同一病区、同一栋楼等为单位。
2、疫区。
如果出现了社区传播疫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该社区确定为疫区。
(四)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三、社区防控策略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