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和下载。
培训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1
一、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总务处处长、总务处副处长、学生处处长、医务室负责人、餐饮负责人、宿管中心主任、保卫科科长
报告人:
二、主要职责
(一)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定期与当地爱国卫生委员会配合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三)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五)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六)做好学相关部位的检测、消毒、空气流通及其它疾病预防工作。
(七)院医务室应建立与开发区医院、开发区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单位的有效联络机制。
三、应急处理预案
(一)应急响应行动
凡学院内发生重大传染病等应急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全部到位,迅速开展救助工作,并及时向总务处及学院有关领导汇报,并按有关程序向当地卫生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上报。
(二)现场急救
1、学院发生突发各类传染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到达现场,在统一指挥下,组织医疗卫生救治。在第一时间内立即通知区疾控中心。
2、迅速将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区。
3、要本着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
4、对突发传染病,要在救治的同时做好隔离和疫源地的消毒。
5、对危重病人做到及时转院。
6、必要时要尽早求助上级医院的帮助。
7、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院隔离室休息,并立即通知疾控中心。
四、院医务室的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把预案方案落实到实处。
(二)经常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全体应急队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到突发事件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四)提高警惕,树立安全意识,发现各种可疑事件及苗头,及时请示汇报。
(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把服务质量关,对可疑病例要认真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各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六)及时做好各种急救,治疗,预防,消毒药物,器材,设备及救措施的准备,确保应急药品和应急物资准备齐全,设备完好,随时调用。
(七)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做好各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
培训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2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证群众生命安全,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能力,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建立防疫物资定期清理报告制度,按照学校自筹储备的原则,确保防疫物资必要储备到位。建立全县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每月清理库存和应急调配制度,第一时间保障应急处置。
六、严格落实疫情应急处置措施
按照发现一般病例、发现高度可疑病例、发现确诊病例分类进行应急处置。
(一)发现一般病例
1.入校体温检测时发现发热病例
(1)在入校体温检测过程中(由学校门卫或安排专人负责),发现学员体温≥37.3℃,立即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医疗人员或负责教师应将学员带至临时隔离室使用体温计进一步排查,体温仍≥37.3℃的,立即通知学员家长(家属),并带学员所在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医。
(2)若学员自行到校,立即通知班主任联系学员家长(家属)到学校接学员就医。医疗人员或负责教师将发热症状学员带到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区域等候(一人一室),询问了解学员发病的有关情况,如发病时间、主要症状、有无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接触人群的分布等,密切注意学员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供疾控中心调查时参考。
(3)班主任将情况报告学校医疗人员,医疗人员立即向学校校长汇报,汇报后立即报告县防控中心、县人力社保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人力社保局派员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协调指导处置。
(4)学员家长(家属)到校后,应立即带学员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医。
(5)病例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老师前往探望,学校将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学员家长(家属)进行跟踪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6)病例经发热门诊或经检测排除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继续治疗或集中隔离观察,其密切接触者可继续培训或工作,无需停训,由家长(家属)或学校做好健康监测。
(7)病例痊愈后,由医疗人员对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训证明和隔离期限取消通知进行确认后报学校同意,方可返校复训。
2.在班级里发现发热病例
(1)班主任或培训教师在班级里发现发热症状学员时,立即要求发热学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立即报告医疗人员,同时开窗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
(2)医疗人员接报后立即到达发热学员所在教室,将发热症状学员带到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区域(一人一室),用体温计排查后,体温仍≥37.3℃的,立即通知班主任联系学员家长(家属),并送学员就医。询问了解学员发病的有关情况,如发病时间、主要症状、有无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接触人群的分布等,密切注意学员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供疾控中心调查时参考。
(3)医疗人员立即向校长汇报后立即报告疫情防控办、县人力社保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人力社保局派员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协调指导处置。
(4)学校安排班级其他同学转移至备用教室隔离、培训,在疾控中心指导下遵循分类处置原则完成处置工作。学校要提前预留出一定数量备用教室。
(5)消毒人员要对病例教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专业消毒。
(6)注意加强与患病学员家长(家属)的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学员家长(家属)到校后,应立即送学员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医。
(7)病例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老师前往探望,学校将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学员家长(家属)进行跟踪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8)病例经发热门诊鉴诊或经检测排除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继续治疗或集中隔离观察,其密切接触者可继续培训或工作,无需停训,由家长(家属)或学校做好健康监测。
(9)病例痊愈后,由医疗人员对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训证明和隔离期限取消通知进行确认后报学校同意,方可返校复训。
(10)家长(家属)不能及时到校的学员如在班级出现发热症状,由学校安排专车送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医。病例经发热门诊或经检测排除疑似新冠病毒感染仍需集中隔离观察的,由学校安排到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集中隔离观察。
(二)发现高度可疑病例
学校要在获取信息后第一时间由校长立即报告防控办、县人力社保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人力社保局派员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协调指导处置。
1.学校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排查本校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要采取隔离管理措施,并做好思想工作。
2.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病例所在学校场所的终末消毒。
3.密切接触者应集中隔离或居家观察,学校无需停训。家在县内的密切接触者要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居家隔离观察,家在外地的密切接触者要在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集中隔离观察。
4.病例连续两次实验室检测阴性,应继续隔离治疗;发病后第8天对病例和全部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可疑症状,同时血常规和胸部CT检测均正常,密切接触者可以解除隔离,由家长(家属)或学校做好健康监测。
5.学校应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了解,积极做好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排除恐慌心理,配合卫生健康委做好防治工作。
6.加强对校内教职工和学员的正确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紧张情绪,避免谣言传播,关注舆情,维护校园稳定。
7.学校应提醒其他学员留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报告老师,并及时就诊。
8.学校应尽量减少学校室内集体活动,增加学员室外活动。
9.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经医院诊断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和解除隔离后,由医疗人员对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训证明和隔离期限取消通知进行确认后报学校同意,方可返校复训。
(三)发现确诊病例
学校要在获取信息后第一时间由校长立即报告防控办、县人力社保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人力社保局指定专人、全程参与治疗处置工作,就业促进科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科长及各联络员赴学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指导监督各项措施落实。
1.学校立即停训,暂停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之间和与外界的往来,等待卫生健康委及相关部门的处理意见。
2.学校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排查本校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要采取隔离管理措施,并做好思想工作。
3.密切接触者全部集中隔离14天,解除隔离前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可疑症状,同时血常规和胸部CT检测均正常,密切接触者可以解除隔离。其余非密切接触者的教师、学员和员工等先居家(或在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14天,无症状者可解除隔离观察,由上述人员居住地社区(或学校)做好健康监测。
4.由疾控中心对学校进行终末消毒和消毒后效果评估,依据终末消毒效果评估学校是否可以在解除隔离后恢复培训。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和下载。
培训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1
一、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总务处处长、总务处副处长、学生处处长、医务室负责人、餐饮负责人、宿管中心主任、保卫科科长
报告人:
二、主要职责
(一)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定期与当地爱国卫生委员会配合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三)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五)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六)做好学相关部位的检测、消毒、空气流通及其它疾病预防工作。
(七)院医务室应建立与开发区医院、开发区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单位的有效联络机制。
三、应急处理预案
(一)应急响应行动
凡学院内发生重大传染病等应急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全部到位,迅速开展救助工作,并及时向总务处及学院有关领导汇报,并按有关程序向当地卫生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上报。
(二)现场急救
1、学院发生突发各类传染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到达现场,在统一指挥下,组织医疗卫生救治。在第一时间内立即通知区疾控中心。
2、迅速将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区。
3、要本着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
4、对突发传染病,要在救治的同时做好隔离和疫源地的消毒。
5、对危重病人做到及时转院。
6、必要时要尽早求助上级医院的帮助。
7、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院隔离室休息,并立即通知疾控中心。
四、院医务室的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把预案方案落实到实处。
(二)经常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全体应急队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到突发事件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四)提高警惕,树立安全意识,发现各种可疑事件及苗头,及时请示汇报。
(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把服务质量关,对可疑病例要认真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各种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六)及时做好各种急救,治疗,预防,消毒药物,器材,设备及救措施的准备,确保应急药品和应急物资准备齐全,设备完好,随时调用。
(七)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做好各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
培训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2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证群众生命安全,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能力,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快速反应,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