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已经停工停产2个月,现在复工复产也有了几个月,不知道具体生产情况如何,领导要求出具一份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报告,不知道具体格式内容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和参考。

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报告1

为了解疫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根据省统计局统一安排,市统计局于2022年4月22日至24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在二三产业里选取对行业有一定影响力、企业规模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共53家。按行业分,工业占20.8%、服务业占32.1%、物流业占5.7%、建筑业占18.9%、商业占22.6%;按企业规模分,大型企业占1.9%、中型企业占22.6%、小型企业占64.2%、微型企业占11.3%。详细情况见下表:

二、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问卷主要从调研企业的经营现状、企业人员数量、企业产值或效益、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预计企业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等方面开展调查,以通过客观分析,对全市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做出大概判断。

(一)超七成企业生产运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从调查整体数据看,“未受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的企业占24.5%,“受影响,但未停工停产”的企业占52.8%,“已复工复产”的企业占18.9%,“正停工停产”的企业占3.8%;从行业看,“正停工停产”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和建筑业,是因为交通管制、员工和消费者外出受限导致。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安康市委、市政府统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环境同防的疫情防控措施卓有成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经济运行平稳,多数企业在疫情影响下依然能够坚持正常运转。

(二)超三成企业人员数量有所减少。“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人员数量情况”问题选择“没有变化”的企业占60.4%,选择“减少”的企业占35.8%,选择“增加”的企业占3.8%。企业人员减少情况,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影响7.5和13.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影响22.6个百分点。

(三)近七成企业产值或效益下降。“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产值或效益”问题选择“下降”的企业占69.8%,选择“没有明显变化”的企业占30.2%。由于疫情防控,人们减少了外出、购物、就餐、旅游等需求,服务业和商业受冲击最大,效益下降最多。

(四)因疫情造成经营成本提升、订单或客源减少、交通物流不畅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主要因素。“今年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多选)”问题共列举9个选项,企业选择排前三位的“g.经营成本上升”、“d.订单或客源受影响”、“c.交通物流不畅”,占比分别为67.9%、66.0%、64.2%。由此可见,疫情下的交通管制、严防人员聚集、严控聚餐活动、非必要不离市等防控措施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五)若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我市九成企业能够在半年内恢复正常经营。“若现在开始没有疫情影响,你预计企业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问题,选择“已恢复正常”的企业占比45.3%,选择“一个月内”、“两三个月内”、“半年内”可以恢复正常经营的企业分别占7.5%、17.0%、20.8%,仅有9.4%的企业选择需要一年及以上的时间恢复正常经营。

三、对做好复工复产工作的建议

对于如何更好地复工复产,所调研企业都有自己的看法,调研收集到不少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归纳如下:

(一)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理,特别是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设施设备等要进行彻底消杀;设立检查点,对工作场所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做好流动人员进行登记溯源等,做到排查不漏一人,监测不漏一人;对高风险地区有接触史的员工,要加强关心沟通联系,建议他们在疫情稳控后回企;对有以上情况并已经抵企的员工,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检测。

(二)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优先为企业提供用工资源,尽量采用本地劳务用工,减少疫情带来的风险及不利因素,保障企业正常运转。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近务工就业,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做好重点帮扶工作。针对抵御风险能力弱、经营困难的企业,要加大“点对点、一对一”重点帮扶,用足用活用好就业优惠政策,强化业务指导,协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增强企业战胜疫情的信心,助推企业全面有效提升生产经营效率。

(四)建立服务企业机制。积极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协助企业与有关部门对接,保障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连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同时结合有关政策,为企业争取按规定可享受的优惠、减免、扶持政策等,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报告2

3月下旬,阜阳市局部地区调整至疫情中风险地区,在疫情反弹的严峻形势下,全市企业经营运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及时了解本地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根据省统计局统一部署,阜阳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内对典型性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开展重点调研,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本次调查采用视频、电话、微信、QQ等渠道。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影响逐渐减弱,超九成的企业已复工复产,但全面复工复产仍存较多困难。

一、基本情况

(一)调研样本情况。本次调研共抽取20家对行业、企业规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位。从行业分类看,第二、第三产业各抽取10家企业,分别占比50%。第二产业主要涉及工业企业9家、建筑业1家;第三产业主要涉及服务业企业5家、物流业2家、商业3家。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7家,占35%;中型企业6家,占30%;小型企业6家,占30%;微型企业1家,占5%。

(二)复工复产情况。调研的20家企业中,16家企业表示受到本轮疫情冲击,生产经营受到影响;4家企业表示未受影响,正常生产运行。截止4月24日,在受疫情影响的16家企业中,93.8%的企业表示已经恢复生产经营(其中:前期部分停工减产的企业占比56.3%;前期停工停产的企业占比37.5%),6.2%的企业表示仍在停工停产。调研显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阜阳市政府在4月中旬逐步解除封控措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落实各项复工复产政策措施,企业也在努力恢复生产经营。如: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表示,4月中旬以来,防疫管控措施逐步解除后,公司员工已返岗90%以上,企业产能已经恢复正常水平;阜阳市恒威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表示,公司职工700余人已全部返岗到位;安徽东锦服饰有限公司表示,公司疫情前正常每月产量约45万件,4月产量预计有37万件,产能恢复超80%。

二、受疫情影响情况

(一)用工方面影响较小。调研企业中,55%的企业用工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25%的企业用工人数在300-1000人;20%的企业用工人数在300人以下。基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综合影响,70%的企业表示用工没有明显变化;仅30%的企业反映现阶段企业人员数量有所减少,这些企业多为大中型的工业、商业企业。

(二)产值效益下降明显。调研发现,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企业的产值或效益有所下降。75%的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严重,产值或效益下降趋势明显,如安徽省筑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酒店每月的支出能耗、人工、税收等合计约210万元,累计应付款项已达1500万元,自今年3月底我市疫情防控措施出台后,酒店单月营收减少60余万元,现金流濒临断裂,连员工工资正常发放都存在困难。15%的企业产值或效益没有明显变化,这些企业均是受疫情影响有限或未受疫情影响,始终正常生产经营。仅10%的企业表示产值或效益有所增长,分别是安徽中新高科产业有限公司、国中城投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分别是保供企业和重点项目承办企业,在管控期间基本没有停产停工。

(三)消除影响时间不等。调研结果显示,四成企业认为只要疫情结束,企业生产经验就能够恢复正常;五成企业预期疫情对自身的影响将持续1-3个月,对二季度生产经营状况持不乐观态度;另外一成企业表示疫情冲击影响严重,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总的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验信心不足,想要企业恢复信心正常经营,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效,提振终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三、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问题

在疫情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多选)中,70%的企业选择“交通物流不畅”;55%的企业分别选择“订单或客源受影响”以及“原材料供给受影响”;50%的企业选择“政府的封控政策”;40%的企业选择“员工无法返岗”。结合对各企业电话访问了解的情况,企业复工复产还面临防疫物资采购困难和防疫成本上升的问题。

(一)交通物流不畅。自本轮疫情反弹以来,我省多个地市均实施交通管制,阜阳更是实施长达9天的静态管理。在交通管制下,我市企业采购、运输车无法顺利进出,物流车辆难以正常行驶,部分原料及包装材料无法保证及时供应,产成品无法运出。同时,为应对各地防控政策,驾驶、驾押人员在保证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花费时间和以往一样,但是工作效率远不如以前,导致工资降低、收入不佳,造成驾押人员心里波动较大。对公司来讲,收入严重下降,各类成本不降反升,如疫情防控采购防控物资的成本、人员不能聚集导致的装卸时间成本等。

(二)原材料供给受影响。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推进,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交付困难。多数企业反映生产所需各项原辅材料均需从全国各地采购,但全国各地疫情程度、管控力度、停产复工时间各不同,导致部分企业原辅材料无法从上游企业采购或采购量严重不足。

(三)订单或客源受影响。产品合同不能按期交货;工程项目不能按计划进场;许多企业存在客户订单转移风险及外贸订单违约风险;一旦无法按期交货,将面临索赔风险。如安徽省阜阳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销售下降严重,加之人力维持成本较高、多项商品采购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顾客购买能力下降,后续经营压力较大,短时间内订单、客源难以稳定。

(四)政府的封控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各县区采取的隔离、交通管制、封闭等防控措施不一,导致企业正常经营期间的人员流动收到限制,如颍上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表示,该公司处于封控范围企业的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部分员工想离职却暂时无法离开,企业方面也暂时无法开展常规招聘,疫情反弹前新招的一批员工至今无法正常体检入职。

(五)员工无法返岗。在疫情严重地区的企业,人员返岗复工是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安徽臣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企业所在的颍上县尚处于新一轮疫情反弹期,受管控的措施的限制,很多乡镇农村居住的员工,按照联防联控要求,无法正常上班。

(六)防疫成本上升。一方面表现在消毒剂、防护服、测温枪等防疫、防护物资采购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企业在疫情防控工作上,需统筹安排规划,增加人力物力管控成本。

四、需要直面的风险

(一)上海滞留人员返乡风险不容忽视。4月15日上海发布消息,因疫情影响滞留人员中,对符合离沪条件且要求返乡的,资助其返回家乡。该政策一出,我市正在减轻的疫情防控压力再次倍增。对此全市各地立即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市外人员非必要不返乡,欲返乡人员提前3天做好与属地乡镇(街道)对接,告知返乡时间、路线、方式、同行人员数量并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要求返乡人员全程防护、减少交流,落地卡点、服从安排,积极配合、隔离观察。尽管管控措施已经细化,但全市面对上海滞留人员返乡风险依旧不容忽视。

(二)社会矛盾纠纷需格外警惕。复工复产后社会容易引发矛盾纠纷,主要呈现“各类矛盾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和“矛盾纠纷类型相对集中”两个特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纠纷明显增加。疫情期间,企业普遍受到冲击,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违规少发或停发职工工资、奖金,或不缴纳社会保险,甚至直接辞退职工以降低企业成本,对职工劳动权益造成了损害。二是合同纠纷最为广泛。在消费方面,受人口流动和交通运输管制等因素的制约,酒店、餐饮、线下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甚至停滞;在房地产及建设工程、制造业及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受停工停产、原材料或零部件等生产要素供应链中断、交通运输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诸多企业出现合同义务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甚至全部不能履行的情形。由此可能引发大量矛盾纠纷,甚至群体性上访事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需对社会矛盾纠纷需格外警惕。

五、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助企精准度。出台分类分级精准化的惠企政策、融资支持,让大中小微中小微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一是及时研究制定分类分级精准化的惠企政策,加强惠企政策对企业的精准帮扶,避免大中型企业“食之无味”、中小微企业“望而却步”。大中型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稳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重点解决产能恢复问题,中小微企业应加强资金方面的支持,重点解决生存问题。二是分类分级开展助企融资工作。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服装等“散、小、弱”企业可考虑提供专项扶持资金,适当放宽准入条件,政府给予相关的风险补偿和奖励支持。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