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一校一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一校一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确保春季学期开学学校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推进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校各项工作,根据《关于做好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转发关于做好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责任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要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下,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时刻紧绷校园疫情防控之弦,不断完善学生返校工作专班已经建立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织密织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防控工作网络,压实责任管事,分类施策管人,明确标准管场所,明确规范管过程,备齐预案管应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不留死角。要压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对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的,要坚决纠正指导,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二)落实任务分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学校关于开学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和任务分工,就疫情防控、开学准备、校园安全、教学安排等工作抓好落地落实。同时,要根据分工安排,做好在开学前和开学初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学生返校工作专班对学校的相关验收准备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
二、周密部署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
(一)科学谋划返校工作安排,细化各项防控举措。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在总结前期防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疫情防控指引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既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又不能层层加码设卡,细化学生返校安排和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准备工作。
(二)精准落实人员排查,落实分类健康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完善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报备制度,逐一建立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师生百分之百安全返校。
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工、学生在校内各系、各年级、各班级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每个教职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精准安排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有序返校。新入职的教职员工应在录取(用)后,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网络,及时进行健康监测与管理服务。
对疫情防控重点师生员工(包括传染病急性期和结核病治疗期人员;14天内来自疫情防控高风险地区未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含治愈出院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仍在境外人员等),返校安排要做到分系、分年级、分班级、分省份、分期、分批错峰组织。
对健康申报或体检、晨午检发现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如流感、肺结核病急性期等)的师生员工,未返校的应暂缓返校,已返校的应请假隔离治疗。经系统治疗无传染性,凭复课证明返校(上课)。
对新冠疫情防控相关重点人员,按要求进行健康管理后,凭相关证明方可返校(上课)。按照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关于印发20xx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20xx年春节期间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人员健康管理措施的补充通知》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转发关于做好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作如下要求:
1.高风险地区人员或近14天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不流动。已返市(含返市途中)的师生员工,应提前向所在部门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向所在社区报备,并报告所在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实施14天隔离医学观察和至少2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后方可返校返岗。
2.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原则上不流动。如确需返市返校的,须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并持有72小时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市一周前,应提前向所在单位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向社区报备,并报告所在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服务(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实施14天居家健康监测。
3.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地区人员省际、市际出行,须持7日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地区来市返校人员查验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证明,并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服务。
4.假期在国内中、高风险所在地市之外的低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持健康码绿码或持续进行了14天健康申报且无异常的可返校返岗。
5.有境外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入境前应提前一周向所在单位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向社区报备,并报告所在地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严格落实“14+7”健康管理,按规定持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相关证明方可返校返岗。
按要求设置相对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完善生活、医疗服务等所需的设施设备及专业人员配备。
(三)加强日常监测,及时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
返校前14天,所有师生员工须做好每天的体温自测等健康监测,并在“i市职”进行健康申报,每日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如有变动的行程记录应及时上报。凡有不打卡、中断打卡等情形的,不予返校。
三、全面加强校园日常管理
(一)加强疫情研判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省疾控中心近期的风险评估,20xx年春夏季我省应重点关注新冠肺炎、诺如病毒感染、登革热、季节性流感疫情;需要关注手足
口病、人禽流感疫情;在疫苗可预防疾病方面需要关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情。要在市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每日、每周、每月研判制度,严格实行常态化阶段传染病防控各项制度,疫情防控期间继续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二)优化教育教学管理。
要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进出学校、教学、就餐、住宿、课外活动的卫生健康行为规范、过程规范,推行错峰制度,确保防控科学、规范、有序。
新学期继续推行错峰上课制度,具体安排见《20xx年春季学期疫情常态化防控教学实施方案》。
开学前一周,要组织人员对校园有关安全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严把校门关,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校外人员进校实行严格的检查和有关信息登记手续。进校人员需经测温正常(市职健康码、健康码绿码)方可放行。
食堂供餐采用“错峰就餐,分散就餐”方案供餐。师生进入食堂就餐采用分批分时间段进入食堂排队取餐和就餐。排队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一米以上,在大厅就餐以一桌一人分开就餐,避免人员聚集。同时开通点餐平台,师生在平台完成订餐后,由食堂配送人员统一配送。
(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做好通风、清洁和消杀工作,保持环境整洁。对宿舍、食堂、教室、厕所等重点场所,空调系统等重点设备按指引进行清洁消毒。洗手设施应充足、布局合理,配置足够的洗手液、皂液器
等。积极严防流行性疾病发生,切实防范、降低多重传染病流行叠加风险。
四、切实提升校园疫情防控能力
(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制度,加强师生培训和应急演练,统筹落实常态化阶段多重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区别完善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校园个案病例,分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必须做到“四早”、“四集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预防和及时控制聚集性疫情。
(二)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强化对学校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设施设备的供应保障,确保学校防控物资充足。按应急状态2周用量储备消耗类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杀用品),并保证2周用量储备供货渠道;适量储备体温监测等设施设备。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将卫生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列为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采取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校园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倡导科学防控,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头等大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
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巩固防控工作成效,抓好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单位要始终紧绷疫情和其他传染病防控这根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党政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成立本单位工作专班,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各单位要根据学校防控方案的任务分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做好台账,分工负责,落实到位。
(⼆)空调系统定期消毒,加强⼯作场所通风,保持空⽓流通。
定期对空调系统进⾏消毒,办公区域空调温度建议控制在18-20度。建议加⼤过滤⽹更换频率,每2⼩时对所有空调滤⽹、热回收机组滤⽹、空调机房地漏等区域⽤酒精消毒⼀次。2-4⼩时开窗通风⼀次,每次20-30分钟。
(三)⼤幅精简现场集中开会和集体活动。
⼤幅精简⼤型会议、集中培训、⼤型活动和⼤型外部接待等⼈员聚集活动。对于必须的会议,应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时间,保持会场通风,参会⼈员应佩戴⼝罩,进⼊会议室前洗⼿消毒,会议时保持间隔,尽量不使⽤公共杯具。会后⽤0.5%的84消毒液抹擦物体表⾯及地⾯。
(四)规范垃圾处理,进⼀步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
规范垃圾处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加强垃圾桶等垃圾容器清洁,定期消毒处理。放置废弃⼝罩专⽤箱,安排专门保洁⼈员对废弃⼝罩专⽤箱及周边进⾏清洗、消毒。
五、完善后勤管理
(⼀)加⼤防疫知识宣传。
利⽤企业宣传栏、公告栏、微信群、企业⽹站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和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使员⼯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
(⼆)进⾏员⼯⼼理⼲预。
密切关注员⼯⼼理健康,⼀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安排企业医务⼈员或专业⼼理⼲预专家开展⼼理健康⼲预和辅导,消除和减少疫情带来的感染恐慌和⼼理伤害,避免极端事件发⽣。
(三)加强对餐饮、安保、保洁、驾驶等服务及⼈员的管理。
服务⼈员每⽇进⾏体温测量,近期去过湖北,或者与病患接触⼈员禁⽌从事⾷堂服务。⾷堂采购⼈员或供货⼈员须佩戴⼝罩和⼿套,避免直接⼿触⾁禽类⽣鲜材料,摘⼿套后及时洗⼿消毒。安保⼈员须佩戴⼝罩⼯作,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四)强化⾷堂管理,提倡⽤餐分时段分餐制。
强化⾷堂管理,确认⾷堂的安全卫⽣。设⽴公共洗⼿消毒设施,供就餐⼈员餐前餐后洗⼿消毒。⽤餐尽量采⽤分餐制,避免⼈员密集,餐具⽤品须⾼温消毒。对于采取外送餐⾷、外部定点就餐的单位,应加强对供应商⾷品卫⽣、疫情防控等⽅⾯的管控。
(五)加强卫⽣间等重点部位的管理。
每2⼩时进⾏⼀次消毒清洗作业,中午⾼峰期,每30分钟进⾏⼀次。所有洗⼿台保证⾜量的肥皂或洗⼿液,张贴正确洗⼿⽅法,提供流⽔洗⼿,引导员⼯正确的洗⼿。
六、有效应对疑似症状者出现
1、及时联系当地疾控中⼼请求指导处理。
出现发热、乏⼒、⼲咳等疑似症状者,企业应建议其⽴即就医并及时上报当地疾控中⼼,协助其开展相关调查处置⼯作。
2、隔离有密切接触的员⼯
做好办公场所及感染员⼯污染表⾯的消毒⼯作,并咨询疾控中⼼,是否隔离与其有密切接触的相关⼈员。
一校一案疫情防控工作方案3
为提⾼我校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热疫情的能⼒和⽔平,规范我校防控“埃博拉”出⾎热疫情的应急处置⼯作,普及防治知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减轻直⾄消除危害,保障全体师⽣员⼯的⾝体健康与⽣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定本⽅案。
⼀、总体⽬标
根据市教育局对“埃博拉”出⾎热疫情防控精神,全⾯做好我校⼈感染“埃博拉”预防⼯作,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开展⼈感染“埃博拉”及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师⽣和家长了解⼈感染埃博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法,强化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师⽣的⾝体健康和⽣命安全,防⽌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组织管理
(⼀)建⽴⼈感染埃博拉出⾎热疫情防控相应机构,成⽴由校长负责的⼯作领导⼩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部署和落实学校埃博拉出⾎热疫情防控的各项具体⼯作。
(⼆)成⽴我校防控“埃博拉“出⾎热疫情⼯作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领导⼩组职责
建⽴和完善领导机制,负责该项⼯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本单位防控⼯作⽅案,建⽴预防⼈感染埃博拉出⾎热疫情相关⼈员、物资、技术保障机制,收集、分析、汇总上报有关信息,提出相应处理建议。完善应急⽅案,明确传染病疫情的报告⼈,负责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作,确保各项⼯作程序规范、及时、有效。
(四)⼯作要求
1、提⾼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
要⾼度重视⼈感染埃博拉出⾎热疫情及传染病的预防⼯作,按照应急⽅案要求完善领导和组织责任制,积极配合卫⽣、疾控和动物检疫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组织学⽣学习、利⽤校园⼴播站、板报等平台进⾏宣传教育,进⼀步强化师⽣科学饮⾷和卫⽣安全意识,敲响⼈感染埃博拉出⾎热疫情防控的警钟;同时做好思想稳定⼯作,确保师⽣学习和⼯作秩序稳定。
2、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消除疾病发⽣与传播的隐患
⼀是勤洗⼿、室内勤通风换⽓、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