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和措施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和措施1

1、关于隔离方式和时间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

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实行“5天居家健康监测”。

对入境人员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

注:以上人员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或离开管理区。

02、关于风险区域划定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03、关于核酸检测要求

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

入境航班登机人员登机前须提供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04、一个“不再判断”和一个“取消”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05、一个“严禁”和四个“不得”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06、这些方面要加强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生活保障等工作。

居家隔离期间可采取有效的、可追溯的技术防范措施,确保隔离效果。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隔离。

(十五)严格居家健康监测管理。

居家健康监测要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尽量保持相对独立,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管理,非必要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街道(镇)、社区(村)要组织专人负责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管理,明确职责,定期报告管理情况。

实行上述分类管控的人员,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同时在管理期满且核酸检测阴性后及时转码。

五、优化核酸检测策略

(十六)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物品和环境的核酸检测,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关于进一步明确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风险人员及物品环境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x疫情防控领导组发〔2022〕26号)要求执行,做到应检尽检。

(十七)各地要在为群众提供免费、自愿、方便的核酸检测服务的基础上,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查验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十八)本地发生疫情后,加强分析研判,合理确定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科学组织核酸检测工作,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仅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十九)提高核酸检测质量,严格按照《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x疫情防控领导组发〔2022〕31号)和《关于补齐短板提升区域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x疫情防控领导组发〔2022〕32号)的工作要求,提高核酸检测能力,优化采、送、检、报流程,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进一步提供高质量的核酸检测服务。

六、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

(二十)发生本土疫情后,依据流调溯源和分析研判情况,将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但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离开低风险区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原则上要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后5小时内,由市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确定高、低风险区并对外公布,第一时间采取管控措施,防范风险人员外溢。

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学校、企业、园区、农村、城中村等发生疫情后,要按照“整体封控、分区切割、划小单元、网格管理”的策略高效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七、科学开展分级分类救治和药物储备

(二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强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亚定点医院建设,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储备重症、呼吸及相关专业队伍,配齐设施设备,增加医疗救治资源。

落实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充分保障“一老一小”、孕产妇和重症医疗等重点人群救治需求。

(二十二)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

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二十三)加强中医药预防干预,向全省大力推广“清肺排毒汤”“益气除瘟颗粒”等国家及我省有效中医药防治方药,确保一线重点人群“愿服尽服”。

落实好定点医院中西医结合救治机制,做好中西医协同救治。

补齐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按照国家要求规范中医医院发热门诊设置和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全员培训,提高中医医疗机构防控救治能力。

做好中医药方药常态化储备,保障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治需求。

(二十四)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八、强化学校、企业、社区等重点单位疫情防控

(二十五)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