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业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物业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1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筹备指引

(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

明确疫情防控小组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随时沟通项目疫情防控情况,指导项目防疫工作。

编制防疫预案,成立项目应急小组,建立24小时值班联络机制,一旦出现疫情可以迅速处理。

(二)开展防疫培训

物业员工防疫知识培训

培训员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指导大家正确佩戴口罩,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学习消杀的流程、方法和频次。

所有服务人员,门岗、巡逻岗、管理员、维修工、清洁工、绿化工、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等全体员工,并提醒员工每隔3-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

(三)广泛发动宣传

物业抗击肺炎疫情宣传

广泛发动宣传,在小区宣传栏、通知栏、电梯、业主群进行病毒相关介绍、防护知识、最新进展等宣传。

(四)项目管控升级

物业在管项目严格管控进出

防控期间非小区住户、车辆不得进入,快递、外卖等在门岗领取。

对于访客,原则上予以劝返,同时请业主主动谢绝亲友拜访,确有特殊情况,进入车辆及人员请业主配合在门岗登记,并主动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人员排查。

(五)进行物资储备

物业在管项目物资储备

多渠道掌握相关物资供应信息,包含口罩、电子温度计、消毒水等,并适当储备部分物资以应急。

二、出现疑似病例应对指引

(一)项目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10分钟内上报区域和公司。

(二)

在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指导下,上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同时负责收集应急各环节进展信息,及时上传下达。

(三)准备好备用口罩、测温枪、担架、防护服等应急物资。

现场应急人员均需做好防护准备。

(四)立刻对病例所在楼栋进行警戒隔离,同时在外围进行警戒,劝导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敏感区域。

配合政府部门检查同栋楼有无同类情况。

(五)现场救援组负责引导政府疫情处理车辆进入,协助进行疑似病例转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次对污染区域进行重点消毒。

(六)在政府部门允许下,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授权项目通知业主进行体温自测,同时通知与疑似病例接触者,按照卫生部门要求进行14天医学隔离观察。

(七)未经政府部门允许,未有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授权,所有人员不得通过任何渠道向外发布信息。

三、清洁消杀工作指引

物业在管项目清洁消杀

公共服务区域每天消毒3-4次,包括不限于: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会议室、走廊、水龙头、门把手、电梯及按钮等区域或物体表面,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擦拭)消毒;有污染时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物业在管项目已消毒标识

制作“本区域已消毒”的临时标识,留消毒时间,张贴于业主主要活动的区域。

一方面是消杀工作的记录,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业主的恐慌紧张情绪。

在显眼位置提醒业主“戴口罩”“勤洗手”等注意事项;设置口罩回收垃圾桶,提醒业主剪碎后再废弃。

物业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7种。

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霍乱、鼠疫、肺结核,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等;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体表传播等。

传染病疫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些按病原体分类,有些按传播途径分类。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应当持科学客观的态度,以政府相关卫生防疫机构为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加大建筑区划内的环境维护和宣传力度;

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紧急措施:

一、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

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

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二、在传染疾病高发期,物业及项目管理处应当加强环境维护力度,对建筑区划内及周边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开展灭鼠、灭蝇、灭蚊等工作,阻断传染疾病传播途径。

三、定期联系相关卫生防疫机构,在建筑区划内开展传染性疾病防治宣传,使业主使用人了解基本的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物业及项目管理处相关从业人员应注意多了解传染性疾病预防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树立忧患意识,发生疫情时,应在保障自身不被传染的前提下,开展防治工作。

五、当发现传染性疾病或者疑似出现传染性疾病,物业及项目管理处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及时报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六、建筑区划内若出现经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的疫情后,物业及项目管理处应当在相关机构的指导下协助开展工作。

七、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下,将建筑区划内发生的疫情情况、防治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建筑区划内所有人员,做好防范措施。

八、协助相关部门对疫情感染区域进行隔离,设立警戒,禁止人员进入。

九、根据相关机构的指导使用相应的药剂对疫情感染区周边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十、疫情期间,随时了解收集疫情防治最新信息,并向建筑区划内业主、使用人发布。

十一、在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权威的信息宣布疫情得到消除后,物业及项目管理处应当组织环境维护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十二、在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解除警戒,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建筑区划内的业主、使用人。

物业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2

一、疫情风险分析

物业为服务行业,服务公司为公开性办公场所,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大,防控难度高、强度大,且责任重于泰山。

一旦疫情扩散,不仅仅是威胁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隔离等一系列措施会影响到业主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给我公司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社会生产带来灾难与损失!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预防措施

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及教育培训工作,运用宣传栏、组织宣贯会的形式科普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定期进行环境消杀等措施。

2、应急措施

准备好应急物资并制定相应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以保证物资不被他用。

每年度生产经营费用中规划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列出,按时拨付,确保应急状况下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对全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并对培训、演练进行记录,根据预案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及修订、完善。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置要以人为本,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再考虑其他,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应急指挥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应急管理机制。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各职能部门接到警讯后立即奔赴现场,按照预案既定方案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应对突发灾害。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按照《BZ 203-01-20xx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公司成立应急指挥小组(三级应急指挥中心),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项目负责人、班组长任组员。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

图1应急指挥小组(三级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机构图

(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部署,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决定应急结束等工作。

(2)统一协调和调度公司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

(3)接受上一级应急处理指挥部对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资源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2、安全保卫组职责

负责人员进出登记、体温检测;接待外来人员或应对外界媒体;负责隔离人员的监督监视;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安全秩序;监督抢险、抢修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和预防次生事故的发生;生产、生活区域的安全警戒;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

3、综合协调组职责

根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协调外部应急力量;项目现场人力资源的调配;安排人员协调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将当地政府的指令、卫生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和要求,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4、医疗救护组职责

负责组建抢险现场的医疗救护站;负责项目现场防疫物资的领取与发放。

5、善后处理组职责

负责稳定员工情绪,确保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等工作。

五、处置措施

根据传染病疫情事件的严重情况,分级实施控制措施,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扩大应急响应,积极寻求外部社会救援力量。

1、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根据防疫要求进行范围内封锁与隔离,建立防疫通道,对进出人群进行体温检测与防疫装备配备情况检查。

对疑似病人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政府有关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

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2、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各部门接到应急反应的通知后,应按各自的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对部分健康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减少外界接触,以保障上述人员不被感染。

3、现场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并随时反馈给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如升级达到启动高一级响应程序条件,应及时提高应急响应界别、改变处置策略,同时向上级和社会救援力量求助。

4、预案结束

在应隔离时间段内,已隔离病员均得到有效治疗,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官方指令统一部署,由组长宣布“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结束。

5、后期处置

疫情事件结束后,按照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及时做好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制。

6、总结归档

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各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