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疫情期间工地防控措施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疫情期间工地防控措施1
为进⼀步做好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程复⼯管理,加强施⼯现场疫情防控⼯作,指导⼯程项⽬各参建单位强化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保障⼯程项⽬安全有序复⼯,特制定本⼯作指引。
⼀、组织领导
各⼯程项⽬应建⽴健全复⼯管理和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成⽴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包括⼯程项⽬建设单位、施⼯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专业分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各单位项⽬负责⼈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内设专职卫⽣员、联络员,专职联络员负责对接属地社区(村)、属地卫⽣健康部门。
施⼯现场疫情防控⼯作由施⼯总承包单位统筹管理。⼯程项⽬各参建单位分别制定疫情防控⼯作⽅案,明确各参建单位疫情防控⼯作职责,明确疫情防控岗位及⼈员,完善⼯程项⽬疫情防控应急流程,全⾯细致做好疫情预防、应对及善后⼯作。施⼯总承包单位应及时向⼯程所在社区(村)报到,建⽴疫情防控信息报送机制,确保施⼯现场各类疫情防控信息及时、准确报送。
⼆、复⼯管理
1.⼯程建设各参建单位应贯彻执⾏《北京市⼈民政府关于进⼀步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作的通知》(京政发〔20xx〕2号)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完善本单位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位,分⼯到⼈。
2.不具备封闭式集中管理的⼯程项⽬不得复⼯或开⼯建设。
3.⼯程开⼯前,项⽬应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有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储备充⾜防疫物资。
4.拟复⼯的项⽬应严格按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实施建设⼯程施⼯现场恢复施⼯前⾃查报告制度和假期施⼯前⾃查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建法〔2015〕3号)履⾏恢复施⼯前⾃查报告制度,并依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施⼯现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管理规定>的通知》(京建发〔20xx〕14号)开展⾃查。施⼯单位应将加盖单位公章的《施⼯现场疫情防控⼯作⽅案》和《建设⼯程复⼯疫情防控检查表》的扫描件电⼦版通过电⼦邮箱报区住建委。
5.区住建委收到拟复⼯项⽬申报材料后,应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组织属地卫⽣健康部门、街道(乡镇)政府进⾏现场核查,三⽅同意后⽅可复⼯,合格⼀家复⼯⼀家。
6.⼯程项⽬复⼯后,应按照相关要求,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常管理⼯作。区住建委应联合属地卫⽣健康部门、街道(乡镇)定期对施⼯现场疫情防控⼯作进⾏检查指导。
三、劳务⼈员保障
(⼀)有组织地招录劳务⼈员
1.各施⼯总承包企业在⼯程复⼯前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返京时间、⼯程量、⽤⼯⼈数、来源地等信息。招录劳务⼈员要做到“三不准”:不准私招乱雇使⽤零散⼯和⽆健康信息的劳务⼈员;不准在项⽬之间⽆组织调配使⽤劳务⼈员,最⼤限度减少施⼯项⽬之间⼈员流动;不准使⽤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需要隔离观察的劳务⼈员。
2.各施⼯总承包企业要严格按照“外防输⼊、内防扩散”的要求,加强对进京劳务⼈员的源头管控,从出发地、源头介⼊监测,督促各分包企业(劳务和专业分包⼈员)从出发地、源头介⼊监测。在当地进⾏体温检查,每天调度拟返场⼈员健康情况并填写个⼈健康信息。提前监测时间不少于14天,填写个⼈健康信息,没有健康信息的劳务⼈员不得录⽤。
(⼆)“点对点”组织运送劳务⼈员返京
3.各施⼯总承包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运送计划,包括出发地、⼈员数量、花名册、负责⼈姓名及联系⽅式,做好劳务⼈员运
输途中的防疫和⽣活保障⼯作。
4.劳务⼈员如因本省市疫情防控要求造成出⾏困难的,可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协调各省驻京建管处与本省相关部门沟通,对拟返京劳务⼈员准予放⾏。
5.必须采取专车或包车的⽅式“点对点”运送劳务⼈员有序返京,采⽤公路⽅式运送的,在集中运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体温检查,运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品并坚持封闭式管理。
如有困难需要协调的,可将相关信息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帮助予以协调,包括车辆号牌、⼈员数量、途径省市。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协调由市交通委出具⼈员运输通⾏证,并向沿途各检查站通报相关情况,对返京劳务⼈员所乘坐的车辆予以放⾏。
6.路途较远、成建制的或⼈员相对集中的劳务队伍返京,采⽤铁路⽅式运送的,在集中运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体温检查,运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品并坚持封闭式管理。
如有困难需要协调的,可将相关信息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帮助予以协调,包括返京时间、出发地、⼈员数量。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协调由铁路总公司统筹安排返京车次及运送⽅案。
7.各施⼯总承包企业直接或委托劳务企业指派专⼈负责相关地区劳务⼈员的集中管理及运输保障⼯作。
8.返京运送途中实施集中管理,由专⼈负责交通⼯具消毒、通风及⼈员防护等⼯作,定时测量体温,进⾏防疫宣传教育。
(三)有组织地管理劳务⼈员进场
9.劳务⼈员到京后,由施⼯总承包企业组织包车直接运送⾄施⼯现场。
10.施⼯现场应在⼯地⼊⼝设⽴健康观察点,严格对到京劳务⼈员逐⼀进⾏防疫排查并做好记录。排查内容包括⾝体状况,是否有武汉接触史、是否在⾃隔离期间有过感冒发烧等不适症状。对出现发热、乏⼒、⼲咳等症状的,须⽴即报告属地社区(村),并协助其到就近的医疗卫⽣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11.新进场⼈员须在施⼯现场和⽣活区做好体温监测等观察措施,原则上不得离开现场,因故确需离开的,由施⼯总承包单位报告属地社区(村)。医学观察期间可以组织安全教育、防疫教育、从事施⼯⽣产等活动。
12.严格落实《北京市施⼯现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所有进场⼈员进⾏实名制登记。
13.⽣活区远离施⼯现场的⼯程项⽬,要组织租⽤专车接送劳务⼈员。确有困难的,必须佩戴⼝罩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防⽌交叉感染。
四、施⼯现场防控
1.施⼯现场必须实施封闭式集中管理,严格落实《北京市施⼯现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施⼯现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管理规定》(京建发〔20xx〕14号)。
2.施⼯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卫⽣员,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和防疫防护⽤品,建⽴⼈员健康台账,对施⼯现场⼈员进⾏每天不少于两次的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督促从业⼈员作业过程中佩戴⼝罩,做好个⼈防护,⼀旦发现有发热、乏⼒、⼲咳等症状⼈员,⽴即报告并协助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将相关情况报送属地社区(村)和区住建委。
3.严控施⼯现场⼈员进出。疫情防控期间,施⼯现场管理⼈员和作业⼈员原则上不允许外出。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外出时,应当实⾏严格的出⼊登记管理,做好防疫措施。
4.严格落实⼈员进出现场体温检测制度,施⼯现场出⼊⼝设⽴24⼩时门岗检查,对所有进⼊施⼯现场的⼈员必须进⾏体温测试,并做好登记。
5.对施⼯现场⼈员实⾏分区分时管理。⼈员⼊场后要按批次、地区分开居住,楼与楼、楼层与楼层、房间与房间之间要相对独⽴,尽量减少⼈员交叉流动。会议、教育培训、就餐、洗漱要分时段组织,降低交叉传染风险。
6.每⽇对办公室、宿舍、门岗、会议室、卫⽣间、淋浴房等重点区域进⾏不少于两次的预防性消毒,消毒⽅法请参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执⾏。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通风2-3次,每次⾄少30分钟。
5.设计单位:
6.施⼯单位:
7.监理单位:
8.质量安全监督单位:
(⼆)项⽬概况
本项⽬总建筑⾯积XX平⽅⽶,项⽬⽤⼯⼈数约XX⼈。
三、风险与分级
(⼀)风险分析
1.新冠肺炎定义
根据国家卫⽣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案》,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者:呼吸道标本或⾎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呼吸道标本或⾎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度同源。
2.⼀般症状
(1)⼀般症状:⼀般症状有:发热、乏⼒、⼲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可⽆明显发热。
(2)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功能障碍。
(3)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死亡。
3.与流感症状的区别
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肌⾁关节酸痛、乏⼒、⾷欲减退等全⾝症状,常有咽喉痛、⼲咳,可有⿐塞、流涕、胸⾻后不适等。颜⾯潮红,眼结膜充⾎。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型流感的⼉童。⽆并发症者病程呈⾃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症状好转,但咳嗽、体⼒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等。
4.传播途径
根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传⼈。⽬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和接触传播(⽤接触过病毒的⼿挖⿐孔、揉眼睛等)。
传播⽅式:⼝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污染导致的⾃我接种)、结膜传染及空⽓传播。
5.潜伏期
新冠肺炎疫情的潜伏期认为是14天左右。
(⼆)事件分级
1.I级-特别重⼤新冠肺炎疫情事件
公司/项⽬部范围内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项⽬部内有2名及以上⼈员被诊断患病,与其接触的⼈员被隔离,造成⼤⾯积停⼯,员⼯正常⽣活受到严重影响。
2.II级-重⼤新冠肺炎疫情事件
公司、项⽬部所在地区及周边未爆发疫情,公司、项⽬部内出现1例确诊病例,或者项⽬部范围内出现1例确诊患者,项⽬部⼈员有与其接触史。
3.III级-较⼤新冠肺炎疫情事件
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疫情控制尚可,分部出现1⼈或以上疑似病例,或出现接触其他疑似病例⼈员。
4.Ⅳ级-⼀般新冠肺炎疫情事件
发现疑似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疫情控制尚可,公司、项⽬部现场⽣产、⽣活未受到影响。
四、机构及职责
为做好XX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特成⽴XX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组,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疫情防控⼯作,由应急领导⼩组、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部组成。紧急联络电话:XX。
(⼀)应急领导⼩组
组长:建设单位项⽬负责⼈
副组长:项⽬经理、总监
成员:XX(成员应包含建设单位代表、施⼯单位技术负责⼈、管理⼈员、劳务企业负责⼈、各⼯程班组长,分别担任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和应急处置⼩组负责⼈、防疫、物资、⾷宿、宣传专员)。
主要⼯作职责:
1.审定项⽬部的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
2.全⾯指导项⽬部的应急救援⼯作;
3.落实政府及上级单位有关应急⼯作的重要指令;
1.防疫专员
主要负责:⼀是全⾯排查所有⼈员、登记造册,各个班组长负责节后返场⼈员姓名、数量、⾏程及时如实向项⽬部登记。严格控制⼈员的外出,严格请销假制度,⼀律报公司审批;⼆是正确佩戴⼀次性医⽤⼝罩;三是建⽴报告制度,各个班组如出现返场⼈员有新型冠状病毒症状者,应⽴即隔离通知项⽬部及当地疾控部门;四是定期排查,每天对职⼯的.⼯作区、⽣活区、⾷堂等场所进⾏排查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即进⾏整改;五是在⽇常⼯作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按上级要求,实⾏⽇报制,各施⼯班组要将当天的情况及时报项⽬经理部。
2.检测专员
主要负责:施⼯现场⼊⼝处安排专⼈负责对⼊场每位⼈员体温检测,出现⾼温及咳嗽症状者⽴即制⽌⼊场及时上报。
3.宣传专员
主要负责:⼀是组织开展卫⽣⼤扫除,净化环境,⽣活区及办公区⼀天必须清扫三次以上,保证清洁卫⽣;⼆是做好宣传,尽量少去⼈员密集的地⽅。避免去⼈⼝密集、通风差的地⽅;三是要注意休息,保证有充⾜的睡眠,提⾼免疫⼒;四是对施⼯队伍加强教育和监督,督促他们⽴即⾏动起来,搞好办公、⾷堂、宿舍的卫⽣,做到空⽓畅通,购置必须的药品,做好消毒和个⼈的预防⼯作;五是充分利⽤宣传栏等宣传⼯具,做好宣传⼯作,对预防常识等进⾏宣传,同时教育⼤家要正确对待,提⾼⾃⾝的预防意识。
4.⾷宿专员
主要负责:⼀是项⽬部及⽣活区开窗通风(办公区、⽣活区等场所,采⽤⾃然通风,⾷堂采⽤机械通风,但必须保证通风道清洁)、废弃⼝罩、⽣活垃圾收集处理;⼆是办公室、⾷堂、宿舍必须定期进⾏消毒,⼀天不得少于三次,每次消毒均要做好记录,记录表格附后;三是采⽤分餐制、错峰⽤餐,避免⼈员密集。餐具⽤品须⾼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燥,严禁⽣⾷和熟⾷⽤品混⽤,避免⾁类⽣⾷。职⼯餐具安排专⼈进⾏管理,在餐前餐后均要进⾏消毒,并做好记录;四是⽣活区、⾷堂等场所必须接通⾃来⽔,⽤于⼯⼈洗⼿,洗⼿处必须放置消毒肥皂或洗⼿液。
5.物资专员
主要负责:防疫物资发放,防疫执⾏⼈XX,相应物资采购由XX负责、发放(要求同⼀检测点体温检测仪不少于3个,管理⼈员⼝罩每天不少于⼀个,配备消毒⽔及酒精满⾜公共区域每天消毒3遍需求)。
(⼆)制定送医路线及备⽤路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护线路图附后。
六、监测与预警
(⼀)风险监测
1.⼯作职责
应急办公室负责本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监测⼯作。负责与当地政府、卫⽣⾏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联系,获取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信息,当收到新冠肺炎疫情预警信息时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应急办公室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后,疑似病例所在部门⽴即向应急救援⽇常管理办公室⼈员汇报,应急办公室根据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病⼈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应急领导⼩组汇报,发布预警通报,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各部门每天定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本部门疫情情况(是否有发热病⼈或疫情接触情况),如出现疑似病⼈由应急办公室联系医院进⾏甄别和处置。
2.监测⽅法
(1)判定疑似病⼈主要通过询问其是否有以下接触史。
1)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的时候未采取有效防护(如戴⼝罩)。
2)密切接触者是指与可疑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有过如下接触情形之⼀:
3)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员;
4)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员;
5)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员;
6)与病例乘坐同⼀交通⼯具并近距离接触⼈员;
7)现场调查⼈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员。
8)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在家进⾏医学观察。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我⾝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随访。
(2)注意通过以下⼏项区分新冠肺炎疫情和普通疾病:
1)新冠肺炎疫情以发热、乏⼒、⼲咳等为主要表现,并会出现肺炎,但早期肺炎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CT会显⽰有肺炎现象。
2)流感以⾼热、咳嗽、咽痛及肌⾁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有时也可引起肺炎,但不常见。
3)普通感冒以⿐塞、流⿐涕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般不引起肺炎症状。
(3)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1)发烧。每天两次测量的体温。
2)咳嗽。
3)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4)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及时向部门、单位负责⼈报告,负责⼈报告应急办公室后,统⼀联系医⽣,到指定医疗部门进⾏排查、诊治。
(⼆)预警信息发布
应急办公室接到疑似病⼈的预警信息后,上报应急领导⼩组,应急领导⼩组结合医院诊断结果,研判可能造成的后果,综合判断情况的紧急程度,确定预警级别。由应急办公室采⽤电话、QQ平台、微信平台、短信等⽅式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事件时间、地点、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三)预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