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了尽可能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常常要提前编制⼀份优秀的应急预案,那么你知道怎么编制吗?今天小编整理了5篇最新线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学习分享。
最新线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个⼈防疫知识
1、勤洗⼿。使⽤肥皂或洗⼿液并⽤流动⽔洗⼿,⽤⼀次性纸⼱或⼲净⽑⼱擦⼿。双⼿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即洗⼿。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纸⼱、⽑⼱等遮住⼝⿐,咳嗽或打喷嚏后洗⼿,避免⽤⼿触摸眼睛、⿐或⼝。
3、增强体质和免疫⼒。均衡饮⾷、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质量较差时,通风换⽓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居家防疫知识
1、要取消⼀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来访。
2、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的流通。
3、要做好⽇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75%⼄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要讲个⼈卫⽣,饭前便后⽤流动的⽔、肥皂或者洗⼿液来洗⼿,咳嗽打喷嚏时⽤纸⼱或⼿肘弯曲遮掩⼝⿐。
5、要避免空⽓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体分泌物,不要共⽤个⼈⽣活⽤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和拥抱,拱⼿微笑讲礼仪。
6、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地返回⼈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罩。
7、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觉避免接触他⼈,佩戴好⼝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配合治疗
最新线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为落实经济建设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两⼿抓、两不误的要求,根据国家、省、市和区疫情防控⼯作指⽰精神,结合此次活动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xx活动期间疫情防控⼯作应急预案,具体如下:
⼀、总体要求
各单位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xx活动的关系,以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新冠肺炎疫情在此次活动场所内传播,保障群众⾝体健康和⽣命安全。
⼆、疫情防控⼯作领导组
(⼀)⼯作领导组构成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成员:区⽂化和旅游局局长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区商务局局长
xx街道办事处主任
区疾控中⼼副主任
(⼆)各成员单位职责
⽂旅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负责活动统筹;
负责协调⾏业(企业)做好参加活动⼈员信息收集和初步筛查。督促系列专场活动的地点(场所)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活动地点(场所)进⼊中测体温、消毒、临时隔离点(区)的设置等防疫⼯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有关部门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作。负责参加活动⼈员信息的收集,避免疫情⾼风险地区的⼈员参加活动。
xx:做好参加活动⼈员排查;
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配合做好发热病⼈转运排查⼯作;
配合做参会⼈员的排查⼯作。
卫健委:负责制定活动期间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预案并指导实施,协调辖区医务⼈员做好病⼈的排查、诊断、治疗、消毒等⼯作。指导活动地点(场所)的防控措施落实、指导消毒等⼯作。
三、主要措施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1、各活动地点(场所)单位做好会场的布置,避免⼈群密集,座位之间原则上应问隔1⽶以上,做好会场的清洁消毒⼯作,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作。
2、主办⽅和承办⽅要做好⼯作⼈员和参会⼈员健康信息的收集和初步排查。收集活动举办前14天内参会⼈员、⼯作⼈员健康状况和“安康码”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健康提⽰。针对来⾃市内、省内、跨省、境外不同区域和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的活动参与⼈员,实⾏分级分类管理。健康状况正常并取得“安康码”绿码,且近期⽆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者⽅可作为⼯作⼈员。“安康码”⾮绿码⼈员,出现相关症状且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病例者,隔离治疗中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症状感染者,集中隔离期未满的密切接触者等,不得参加活动;
1、建⽴健全防控责任制。
2、强化健康教育⼯作。
(1)向学⽣及家长做好新型冠状病毒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维护校园稳定。
(2)教育学⽣培养良好的卫⽣习惯,通过教育让学⽣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可治;增强学⽣的⾃我保护意识,提⾼学⽣的防病能⼒,避免学校师⽣产⽣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3)通过适当的形式对家长进⾏宣传,提醒家长不外出、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参加校外培训、不与疫情暴发区归来⼈员接触,⼀旦发现孩⼦有发热、咳嗽症状,应尽早带孩⼦到医院就诊治疗,并及时向班主任报告,让学校了解掌握情况。
3、建⽴学⽣及家长外出登记制度。班主任确保与每⼀名家长联络畅通。凡从中⾼风险等地归来⼈员务必登记,有与上述地区归来⼈员接触史务必登记;教职⼯离盐务必登记。健全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和⽇常晨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的⾝体状况,发现疑似症状的学⽣,及时带领或通知家长带领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切实落实措施减轻学⽣的学习负担,增加学⽣室外活动时间,⿎励学⽣多到户外进⾏⾝体锻炼,注意均衡饮⾷,保证充⾜的睡眠时间,提⾼免疫⼒。
5、⼴泛开展爱国卫⽣运动,加⼤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度,保持学校教学和⽣活场所空⽓流通、清洁卫⽣。对餐厅、教室、⾛廊、厕所等重点场所进⾏⽇消毒,教室等重点场所保持通风,保证空⽓流通。
6、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作。按疾控部门要求,做好⼝罩、⼿套、消毒⽔、体温计等防范物资储备,预置好隔离室。
7、严控⼈员出⼊。疫情解除之前,对在校学⽣,⽆特殊情况不外出。严格封闭管理,控制外来⼈员随意进⼊校园,谢绝各类来访参观。原来向社会提供体育场等场地场所的,停⽌提供
8、在必要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市教育局报告。
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监测和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监测
1、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监测系统。寒假期间建⽴异常学⽣登记制度,开学后完善学⽣因病缺课监测登记、教职⼯中的缺勤登记等⼯作,进⾏观察分析和病症排查,必要时采取进⼀步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建⽴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疫情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做好预防⼯作。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报告
1、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学校实⾏24⼩时值班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确保信息畅通。
2、严格执⾏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报告程序,出现疑似疫情时,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领导⼩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并在第⼀时间向疾病预防控制中⼼报告。
3、任何班级和个⼈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或者授意向他⼈隐瞒、迟报、谎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的责任。
四、应急预案启动
学校(或周边区域)⼀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未开学:做好利⽤信息技术平台进⾏教育教学的预案;开学时间到了还没开学,则通过信息技术实施在线教育教学;根据当地统⼀要求,协助做好向学⽣及家长的宣传教育⼯作。
已开学:如果疫情形势好转以致消除,经上级同意学校可开学。开学后学校不能掉以轻⼼,仍需做好监测和预防,做好场所消毒通风,实施学⽣缺课登记追问制度和晨午检制度。如果发现师⽣有症状,甚⾄多名师⽣出现症状,要⽴即启动应急机制,进⾏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2、学校严格执⾏出⼊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员进⼊校园。必要时实⾏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员进⼊校园
3、学校应急⼈员要赶赴现场,实施隔离、消毒等必要的防控措施,确保在第⼀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学校做好进⼊应急状态的准备。
4、发现师⽣疑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要在第⼀时间内利⽤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室进⾏隔离观察(⼀⼈⼀室),并及时与教育、卫⽣(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疑似病⼈的追踪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必须进⾏隔离观察,观察期间不能参与集体活动。教室、图书馆、⾷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并做好消毒⼯作。
5、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增强师⽣员⼯的⾃我防护意识,提⾼防护能⼒,进出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如果疫情加重时,学校要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全⾯掌握和控制⼈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外出必须严格履⾏请假⼿续。外出学⽣和去疫区的⼈员返校后,必须进⾏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疗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最新线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4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做好防控⼯作部署
成⽴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疫情防控⼯作领导⼩组,全⾯组织指导协调学校各部门的疫情防控⼯作。划分各类疫情防控专项⼯作组,任务明确、分⼯清晰、职责分明,责任到岗、责任到⼈。
(⼀)综合协调组
1、⼈员组成
组长:
成员:
2、主要职责
①全⾯分析疫情校园防控形势,梳理校园防控重点,明确各个环节责任⼈,保证防控物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做好总体防控⼯作。
②细化领导⼩组下设机构的责任分⼯,明确⼯作机制,制定⼊校晨检、课间活动、⾷堂就餐、下午放学等各环节详细预案。
③启动涉疫区域封锁措施,在保障正常的⽣活物资供应下,因地制宜采取宿舍(公寓)、楼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员进出,督导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