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泳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泳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1

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及相关规定,编制本指南。

一、恢复开馆前准备

(一)落实主体责任。体育馆、游泳场等场馆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从业人员应依法持有健康合格证明,须做好个人防护。

(二)场内保洁清理。场馆在营业前应当对场馆进行集中消毒,游泳场馆应当对水处理系统加大消毒剂量,消毒剂按照泳池水标准范围内的最大剂量投加(≤1毫克/升),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应保持5-10毫克/升,应当每4小时更换一次。场馆内应当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清理场所内积存的杂物垃圾,做到卫生无死角。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按照《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使用和维护。

(三)复岗人员培训。对负责体温检测、消毒液配制、防控知识宣教、保洁和场馆管理的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四)防控物资配备。提前采购足够的口罩、备有满足用品用具及物表清洗消毒、环境消毒的设施和消毒剂、洗手液、测温枪等防控物资。

(五)设置防控区域。在场所内明确标示体温检测区、应急隔离区、防控物资储备区、垃圾处理区等关键区域。

(六)掌握应急措施。制定场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提前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开馆情况,确保发现出现疑似症状时能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开馆期间卫生管理

(一)实施人员体温检测。顾客及员工应当佩戴口罩入馆,在入馆前门口处设置专人对每位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当体温超过37.3℃,应当拒绝其进入,按规定报告

(二)加强室内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选择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

(三)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

(四)取消密切接触类体育活动。对于需要密切接触类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活动,禁止开展。涉及比赛等有观众的,观众席之间至少间隔2个座位以上就坐。

(五)减少场馆内人数。应当控制场馆内运动人员的数量,运动人员应当采取不与他人接触的体育活动,场馆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开展的体育活动自行估算,适当的人员数量,确保每个人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活动人员尽量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

(六)更衣室卫生。应该设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更衣室应设置专门的保洁和引导员,提供给顾客使用的更衣柜,应当相对分散,确保顾客之间没有密接接触,每名顾客离馆后做到对更衣柜及接触区域,一客一消毒。

(七)卫生间保洁。使用卫生间时,应当打开排气扇。使用完毕后,应当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并且做好清洁消毒。

(八)垃圾清运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收银台、柜台、休息区、服务台、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健身(体育)器材、更衣柜等),可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和75%度酒精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健身(体育)器材应做到一客一消毒。

(二)垃圾桶消毒。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工作服消毒。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方便顾客洗手。确保经营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问询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清洗消毒设施。

四、人员防护

(一)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佩戴口罩。顾客也要佩戴口罩。从业人员与顾客服务交流时宜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二)注意手卫生。工作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三)员工错时就餐。员工用餐场所应当保持通风换气,员工应当采取错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加强公用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五、疫情应对

(一)设置应急区域。可在经营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经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员工轮休。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经营场所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游泳场馆、体育场馆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一)场馆醒目位置有新冠肺炎的宣传、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顾客及员工佩戴口罩入馆,应在入口处对每位员工及顾客测量体温,合格后方可入馆。

(二)持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体育场馆除外)情况。

(三)按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档案)、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人员情况,特别是自身检查制度、水质循环净化消毒制度、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更换清洗消毒保洁制度、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应急处理预案情况等。

(四)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健康管理情况。

(五)游泳场馆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标志,标志设置在入口醒目处。

(六)出现疑似病例的应对准备情况、场馆内通风情况。

(1)建立幼儿园健康监测站。制定并严格执行《幼儿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门卫管理要求》,在门卫处建立幼儿园健康监测站,配齐设备,培训门卫。从即日起,所有人员入园一律须在幼儿园健康监测站测体温、验身份和登记,体温正常方可入园。

(2)做好教职工的健康监测。开学前,每日开展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和出行状况摸排,进行“日报告”“零报告”。开学后继续开展每日教职工健康状况摸排,所有教职工入园前须在门卫处测量体温。幼儿园制作《教职工入园晨检体温监测台账》,记录全园教职工每日体温等健康数据。

(3)做好幼儿的健康监测。一是把好晨检关。修订并执行《防控新冠肺炎晨检制度》,保健医生和班主任共同把好幼儿入园晨检关,做好来园幼儿的健康检测。二是做好幼儿一日健康观测和记录。开学后,保健室医生、班主任加强每天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一旦有异常,班级在班务日志做好登记,同时上报保健室。三是依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原则,对因病缺勤的幼儿进行登记并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并及时报告保健室。四是制定《幼儿入园晨检体温监测台账》,每日记录全园幼儿体温等健康数据。

2、做好信息上报

(1)建立信息排查上报网络,每日及时收集幼儿、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数据向有关单位报送。

(2)开学前,各班主任每天上午10点前对班级师生及家长情况摸底,并统计报告给幼儿和家长疫情信息收集人(保教主任);工会小组长每天对教职工情况摸底并于中午12点之前统计报告给教职工疫情信息收集人(副书记)。两位疫情信息收集人分别将师生情况报执行园长,由执行园长负责每天中午11点前审核信息后上报区(县)教育局。值班园领导每日负责全园师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监督,每天下午5点前由值班园领导在附幼干部群通报。

(3)开学后,每日10:00之前,完成全园幼儿及教职工的健康数据整理并逐级上报。幼儿及家长的健康数据的上报流程为:班主任→幼儿和家长疫情信息收集人(保教主任)→执行园长→总园并区教育局。教职工健康数据的上报流程为:医务室及行政值班人员→教职工疫情信息收集人(副书记)→执行园长→总园并区(县)教育局。

(4)明确区(县)教育局和所在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报告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做好联防联控。

3、开展疫情防控宣教

(1)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信息,向教职工和家长及时传达。

(2)制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手册》(电子版)《**疫情防控实操图册》(纸质)等资料,开学发放至每位教职工和家长手中。

(3)制定《**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方案》,从党支部、行政管理、卫生保健、亲子游戏指导等四个层面推出专题微信公众号。

(4)组织教职工专题培训,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幼儿园疫情防控制度要求,并进行相关考核。

(5)各班组织幼儿开展预防新冠肺炎专题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将内容落实到周计划中,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意识,注重增加幼儿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抵抗力。

(6)督促组织教职工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不与传染病人接触。

(7)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联络等方式做好延迟入园幼儿的家教指导和心理抚慰,同时宣传幼儿园的防疫工作成效。

4、夯实后勤保障

(1)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预算清单》,依据清单,保健室与后勤部门提前采购防控所需要的消毒物品、洗涤用品、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每班配备1台)、医用护目镜等物资,建立好领用台账。

(2)按照标准在园内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将一次性口罩垃圾进行单独处理,严格做好垃圾分类。

5、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1)实行一周一次大扫除,班级与公共区每天按《**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卫生消毒标准》进行清洁消毒。

(2)要求教职工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按照新冠肺炎防控要求注意开窗通风,带口罩、勤洗手、不串班,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流程中的防控要求。

(3)卫生保健室指导后勤部门做好大型玩具和公共区卫生消毒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班级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6、切断传染源,疏散人群,防止交叉感染

(1)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门卫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校园24小时门禁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2)制定《教职工返岗管理办法》《教职工返岗承诺书》,摸底并确定教职工分批返岗安排。开学前向教职工发放《健康卡》、《承诺书》,返园前14天《健康卡》情况正常,签署承诺书的方可返岗。有以下几类情况必须延迟返岗:①居住疫情发生小区的必须延迟返岗。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长的必须延迟返岗。③具有发热咳嗽症状的必须延迟返岗。④具有疫情区或疫情接触史必须延迟返岗。

(3)做好幼儿分批入园安排,向每个家长发放《健康卡》《承诺书》,返园前14天《健康卡》情况正常,家长签署承诺书的幼儿方可报到返园。有以下几类情况必须延迟报到:①具有发热咳嗽症状的幼儿必须延迟报到。②具有疫情接触史且隔离未过14天的幼儿必须延迟报到。③市内居住在有疫情发生小区的幼儿必须延迟报到。④疫情区或途径疫情区返长的幼儿必须延迟报到。

(4)制定《**疫情期幼儿来离园管理办法》《幼儿来离园期间安全护卫工作安排》,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来、离园管理。开学后直至疫情结束前,家长一律不进入园区,更不能进班,孩子入园自理,由安全护卫队负责安全护卫。离园时则分时分流,由班级教师分别将孩子送到前门和后门,与家长进行“秒应”小程序无接触交接。同时,新学期报到当天,家长提前与班级教师联系,家长分时间段来园,在园门口将床上用品进行交接并办理报到手续。

(5)疫情期结束之前,禁止开展聚集性的活动,避免集中开会和学习,充分利用广播和网络进行办公。

(6)选择远离教室且通风情况良好的地方建立隔离室。为隔离室配置防护服、消毒用品、记录本等必备设施。安排保健医生为隔离室负责人。

四、应急措施

幼儿园一旦发生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幼儿或教职工一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应及时就诊并向幼儿园请假,不得带病入园、上班。康复后,经保健医生核实医院开具的康复证明方可入园、上班。

(2)发现幼儿或教职工在园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应区分是否有疫区或疫情接触史,如有则马上启动幼儿园公共卫生突发预案,逐级上报。

2、疫情处置

(1)发现发热或有疑似症状者,应区分是否有疫区或疫情接触史,如无则立刻就医(幼儿由家长陪同),如有则采用防护设备马上隔离,同时报告所在社区和区(县)教育局,由社区联系疾控人员将患者接到至定点医院就医。

(2)发生疫情后,做好密切接触人员统计与隔离,配合防疫部门做好疫情消毒处置。

(3)发生疫情后,立刻停课,所有师生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幼儿园负责每日追踪和情况上报。

五、责任追究

1、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控意识。

2、完善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防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机构与分工

1、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

成员名单及职责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防控与应急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主管幼教中心防控与应急工作。

成员:***防控与应急工作。

三、各幼儿园日常防控工作

1、做好每日疫情(教工、幼儿人员)统计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制度,不得漏报、迟报、瞒报、错报,数据及时上报联盟组组长,配合区教委做好联防联控工作。

2、各班主任每天上午十一点前在班长群里上报班级幼儿有无发热情况。

3、完成每日两次体温检测:入园时、下午午睡后各一次。

4、完成每日消杀工作。

四、预防办法和措施

1、利用多种媒介,幼儿监护人每天上报幼儿及家人情况。

2、加强对个人健康生活习惯、防护措施等宣传,如:外出戴口罩、加强消毒、打喷嚏捂住口鼻、尽量不外出、经常洗手等。

3、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五、如果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立即启动分级响应机制

1、蓝色预警:幼儿园单个班出现2名(含)发烧儿童时,立即请幼儿家长接回并上报。

2、蓝色预警:幼儿园单个班出现3名以上(含)、5名(含)以内发烧儿童时,立即请幼儿家长接回并上报,建议关闭该班。

3、橙色预警:幼儿园单个班出现5名(含)发烧儿童时,立即请幼儿家长接回并上报。关闭该班。

4、红色预警:幼儿或教职工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疾病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建议关闭幼儿园。

六、防控工作信息报告机制

1、幼儿、工作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向班主任汇报;幼儿园及时向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汇报,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启动日报告制度,对发病幼儿及早隔离,学校各班级、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幼儿的疫情通报工作。

4、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疫情流行期间,教室、专用教室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防控信息报告程序:首先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然后向分管处长及教育局、疾控部门报告,明确疫情报告的范围和内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游泳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5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一、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主动抢险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要把救助人员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实施救助,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尽最大可能展开救援工作。

2、迅速报告、及时处理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当事人、目击者及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及时开展应对灾害事件工作。

3、依法管理、强化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预防为主、保护财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泳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泳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1

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及相关规定,编制本指南。

一、恢复开馆前准备

(一)落实主体责任。体育馆、游泳场等场馆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从业人员应依法持有健康合格证明,须做好个人防护。

(二)场内保洁清理。场馆在营业前应当对场馆进行集中消毒,游泳场馆应当对水处理系统加大消毒剂量,消毒剂按照泳池水标准范围内的最大剂量投加(≤1毫克/升),浸脚消毒池池水余氯应保持5-10毫克/升,应当每4小时更换一次。场馆内应当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清理场所内积存的杂物垃圾,做到卫生无死角。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按照《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使用和维护。

(三)复岗人员培训。对负责体温检测、消毒液配制、防控知识宣教、保洁和场馆管理的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四)防控物资配备。提前采购足够的口罩、备有满足用品用具及物表清洗消毒、环境消毒的设施和消毒剂、洗手液、测温枪等防控物资。

(五)设置防控区域。在场所内明确标示体温检测区、应急隔离区、防控物资储备区、垃圾处理区等关键区域。

(六)掌握应急措施。制定场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提前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开馆情况,确保发现出现疑似症状时能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开馆期间卫生管理

(一)实施人员体温检测。顾客及员工应当佩戴口罩入馆,在入馆前门口处设置专人对每位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当体温超过37.3℃,应当拒绝其进入,按规定报告。

(二)加强室内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选择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

(三)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

(四)取消密切接触类体育活动。对于需要密切接触类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活动,禁止开展。涉及比赛等有观众的,观众席之间至少间隔2个座位以上就坐。

(五)减少场馆内人数。应当控制场馆内运动人员的数量,运动人员应当采取不与他人接触的体育活动,场馆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开展的体育活动自行估算,适当的人员数量,确保每个人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活动人员尽量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

(六)更衣室卫生。应该设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更衣室应设置专门的保洁和引导员,提供给顾客使用的更衣柜,应当相对分散,确保顾客之间没有密接接触,每名顾客离馆后做到对更衣柜及接触区域,一客一消毒。

(七)卫生间保洁。使用卫生间时,应当打开排气扇。使用完毕后,应当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并且做好清洁消毒。

(八)垃圾清运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收银台、柜台、休息区、服务台、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健身(体育)器材、更衣柜等),可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和75%度酒精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健身(体育)器材应做到一客一消毒。

(二)垃圾桶消毒。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工作服消毒。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方便顾客洗手。确保经营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问询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清洗消毒设施。

四、人员防护

(一)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佩戴口罩。顾客也要佩戴口罩。从业人员与顾客服务交流时宜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二)注意手卫生。工作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三)员工错时就餐。员工用餐场所应当保持通风换气,员工应当采取错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加强公用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五、疫情应对

(一)设置应急区域。可在经营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经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员工轮休。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经营场所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游泳场馆、体育场馆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一)场馆醒目位置有新冠肺炎的宣传、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顾客及员工佩戴口罩入馆,应在入口处对每位员工及顾客测量体温,合格后方可入馆。

(二)持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体育场馆除外)情况。

(三)按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档案)、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人员情况,特别是自身检查制度、水质循环净化消毒制度、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更换清洗消毒保洁制度、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应急处理预案情况等。

(四)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健康管理情况。

(五)游泳场馆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标志,标志设置在入口醒目处。

(六)出现疑似病例的应对准备情况、场馆内通风情况。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