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一、适用范围

(一)批发市场、菜市场和商超卖场等(以下简称“有关市场”)。

二、落实责任

(二)有关市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根据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各区政府要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督促辖区内有关市场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商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三、场所管理

(三)有关市场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交易场所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按照有关卫生规定,建立定期消毒清洗制度。每周至少1次对交易场所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对操作台面、垃圾桶、下水道、卫生间、通道、客货梯、运输车辆、肉类及水产等区域和部位实施重点消杀,及时清运市场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市场内办公区及交易区要保持通风换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通风设备以加强空气流动。

(四)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市场交易场所和生鲜商品等的主动监测。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第一时间会同相关部门落实相应控制处置措施。

四、人员管理

(五)有关市场应加强对市场管理者、市场经营者、进场交易者、运输车辆司机等重点人群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人员登记、体温测量、口罩佩戴等措施,并提醒消费者佩戴口罩,引导人员保持合理安全距离。

(六)有关市场要严防疫情输入,按照要求做好场内市场管理者、市场经营者等工作人员的全面排查追溯,一旦发现5月30日(含5月30日)以来来自或曾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立即报告所在区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中心,并配合落实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等措施。

(七)有关市场要加强进场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或14天内曾去过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工作人员,落实为期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进行核酸检测;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或14天内曾去过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实施为期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进行核酸检测。

(八)有关市场应加强日常巡查,对口罩佩戴、日常体温进行检查抽查。督促场内管理和经营人员勤洗手、勤换口罩,确保防护效果。发现有发热(37.3℃以上)、咳嗽等症状的,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尽快安排到定点医院就医,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对预案予以妥善处理。

(九)有关市场在防疫期间要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保持室内聚集场所空气流通,有食堂的市场加强人员用餐管理,做好食堂餐具清洁消毒。

(十)鼓励有关市场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相关管理和经营人员,向所在区申请进行核酸检测,各区要积极予以支持。

五、食品安全管理

(十一)海关等部门加大对进口食品,尤其是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冷鲜进口食品抽样检验检疫力度,查验相关的进口凭证。

(十二)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督促生鲜、冷冻水产品和畜禽肉类及其制品为主要经营品种的食品经营单位严格查验采购的水产品、畜禽肉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票证和相关台账记录。禁止采购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禁止在食品经营场所内饲养和宰杀活畜禽等动物。

六、应急管理

(十三)有关市场主体应制定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应急预案,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职责。疫情防控要根据防控态势采取不同响应措施,落实场所管理、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发现疑似症状人员时能及时送院诊治。市场保供要提前做好货源组织方案和临时交易场地方案,确保市场供应。

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根据《关于印发〈关于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推动我市农贸市场有序复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2022〕663号)精神,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推进本市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复商复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主副食品市场供应。现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回应农贸市场复商复市关切

q 01

农贸市场如何复市?

农贸市场应在完成场地清理、环境消杀评估和安全检查等准备工作基础上,优化经营方式、优化场地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制定复市疫情防控“一市场一方案”,包括场地分区布局图、工作推进时间表、复市返岗人员名单等,并报所在区相关部门审核。

q 02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人员管理?

农贸市场应建立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搬运人员、服务人员信息库,动态更新。5月31日之前,农贸市场人员实施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原则上相关人员不再返回居住地。对新返岗员工设置2天静止期。6月1日之后,按全市复工复产复市统一要求执行。每日开展“1次核酸+1次抗原”检测。如其他重点岗位人员另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测。在岗人员正确佩戴口罩、面屏、手套等“三件套”,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可预防性服用中药。批发市场人员按岗位风险等级穿防护服。

q 03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入场管理?

农贸市场应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设置“场所码”或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做到全覆盖布设、全覆盖使用。要求进入农贸市场人员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须持有“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配合测量体温且无异常(<37.3℃)后方可入场,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批发市场还要按分区划块设置“场所码”。车辆进入批发市场要办理登记手续,司乘人员加做1次抗原检测。顾客进入菜市场要保持社交距离。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通过登记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或同行家庭成员出示“亲属随申码”进入菜市场,菜市场要做好人工服务引导。

q 04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日常消毒?

农贸市场应在恢复经营前,按照《农贸集市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等相关文件对场所环境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对重点区域逐一开展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应消尽消。恢复经营后,应每日至少两次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强化市场内公共厕所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批发市场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安排经培训上岗的工作人员对进出车辆进行全方位消毒,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q 05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货物管理?

农贸市场应做好货物进场索证索票和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专、三证、四不得”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台账记录。

q 06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废弃物处理?

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一、适用范围

(一)批发市场、菜市场和商超卖场等(以下简称“有关市场”)。

二、落实责任

(二)有关市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根据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各区政府要履行好属地管理责任,督促辖区内有关市场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商务部门加强行业指导,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三、场所管理

(三)有关市场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交易场所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按照有关卫生规定,建立定期消毒清洗制度。每周至少1次对交易场所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对操作台面、垃圾桶、下水道、卫生间、通道、客货梯、运输车辆、肉类及水产等区域和部位实施重点消杀,及时清运市场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市场内办公区及交易区要保持通风换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通风设备以加强空气流动。

(四)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市场交易场所和生鲜商品等的主动监测。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第一时间会同相关部门落实相应控制处置措施。

四、人员管理

(五)有关市场应加强对市场管理者、市场经营者、进场交易者、运输车辆司机等重点人群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人员登记、体温测量、口罩佩戴等措施,并提醒消费者佩戴口罩,引导人员保持合理安全距离。

(六)有关市场要严防疫情输入,按照要求做好场内市场管理者、市场经营者等工作人员的全面排查追溯,一旦发现5月30日(含5月30日)以来来自或曾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立即报告所在区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中心,并配合落实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等措施。

(七)有关市场要加强进场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或14天内曾去过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工作人员,落实为期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进行核酸检测;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或14天内曾去过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的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实施为期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进行核酸检测。

(八)有关市场应加强日常巡查,对口罩佩戴、日常体温进行检查抽查。督促场内管理和经营人员勤洗手、勤换口罩,确保防护效果。发现有发热(37.3℃以上)、咳嗽等症状的,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尽快安排到定点医院就医,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对预案予以妥善处理。

(九)有关市场在防疫期间要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保持室内聚集场所空气流通,有食堂的市场加强人员用餐管理,做好食堂餐具清洁消毒。

(十)鼓励有关市场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相关管理和经营人员,向所在区申请进行核酸检测,各区要积极予以支持。

五、食品安全管理

(十一)海关等部门加大对进口食品,尤其是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冷鲜进口食品抽样检验检疫力度,查验相关的进口凭证。

(十二)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督促生鲜、冷冻水产品和畜禽肉类及其制品为主要经营品种的食品经营单位严格查验采购的水产品、畜禽肉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票证和相关台账记录。禁止采购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禁止在食品经营场所内饲养和宰杀活畜禽等动物。

六、应急管理

(十三)有关市场主体应制定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应急预案,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职责。疫情防控要根据防控态势采取不同响应措施,落实场所管理、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发现疑似症状人员时能及时送院诊治。市场保供要提前做好货源组织方案和临时交易场地方案,确保市场供应。

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

根据《关于印发〈关于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推动我市农贸市场有序复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2022〕663号)精神,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推进本市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复商复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主副食品市场供应。现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回应农贸市场复商复市关切

q 01

农贸市场如何复市?

农贸市场应在完成场地清理、环境消杀评估和安全检查等准备工作基础上,优化经营方式、优化场地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制定复市疫情防控“一市场一方案”,包括场地分区布局图、工作推进时间表、复市返岗人员名单等,并报所在区相关部门审核。

q 02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人员管理?

农贸市场应建立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搬运人员、服务人员信息库,动态更新。5月31日之前,农贸市场人员实施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原则上相关人员不再返回居住地。对新返岗员工设置2天静止期。6月1日之后,按全市复工复产复市统一要求执行。每日开展“1次核酸+1次抗原”检测。如其他重点岗位人员另有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检测。在岗人员正确佩戴口罩、面屏、手套等“三件套”,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可预防性服用中药。批发市场人员按岗位风险等级穿防护服。

q 03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入场管理?

农贸市场应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设置“场所码”或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做到全覆盖布设、全覆盖使用。要求进入农贸市场人员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须持有“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配合测量体温且无异常(<37.3℃)后方可入场,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批发市场还要按分区划块设置“场所码”。车辆进入批发市场要办理登记手续,司乘人员加做1次抗原检测。顾客进入菜市场要保持社交距离。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通过登记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或同行家庭成员出示“亲属随申码”进入菜市场,菜市场要做好人工服务引导。

q 04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日常消毒?

农贸市场应在恢复经营前,按照《农贸集市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等相关文件对场所环境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对重点区域逐一开展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应消尽消。恢复经营后,应每日至少两次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强化市场内公共厕所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批发市场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安排经培训上岗的工作人员对进出车辆进行全方位消毒,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q 05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货物管理?

农贸市场应做好货物进场索证索票和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专、三证、四不得”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台账记录。

q 06

农贸市场如何做好废弃物处理?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