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卫生院疫情防控处置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卫生院疫情防控处置应急预案1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相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区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一)某种在短时间内发生、涉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三)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受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二、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主要职能:负责组织制定全院传染病防控防治工作方案;负责整合、调动全院卫生资源;组织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全院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症病例会诊及医疗救治;负责收集、统计救治情况信息;负责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王斌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重大突发传染病患者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主要职能:随时掌握疫情变化,拟定重大突发传染病诊疗与危重抢救等具体方案,指导各科室对重大突发传染病患者的诊断、救治、会诊和转诊等工作,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开展相应的督导工作。
根据疫情变化,组建医疗小分队。
四、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院感防控工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主要职能:负责加强发热病人就诊各个环节的院感防控工作,指导并落实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并加强督导,做好医院其他科室的院感控制工作。
五、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主要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负责收集、审核、上报、订正传染病报告工作。
按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完整、准确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完成网络直报,并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六、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综合保障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主要职能:负责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中所需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供给,保证通信、网络系统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网络工作站的能力。
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七、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药品保障组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保证病历资料的科学性及完整性。
4.设置警戒线,所有参加救治的人员均有义务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治区域,并防止患者及可疑人员离开。
5.救治科室保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血液标本。
未经公共卫生科批准,病人排泄物不得随意处置。
6.在市CDC人员到来之前,公共卫生科人员负责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必要的隔离,相应部门共同实施监控措施。
7.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患者。
8.办公室做好后勤保障:
(1)保证通信畅通;
(2)电力、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3)计算机维护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准确,运行正常;
(4)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
(5)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6)保证抢救人员膳食供应。
做好对医务人员家属的解释与安抚,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7)保证医务人员及临床使用衣物的及时洗涤及更新。
(8)安全保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公安部门保持联系,实施对嫌疑人的监控。
十二、突发事件分类:
(一)性质分类:1)批量呼吸系统传染病;2)批量消化系统传染病。
(二)地点分类:1)本市本区;2)本市外区;3)外地;4)本院。
十三、突发事件的物资准备(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有关人员必须清楚):
(一)药品;
(二)物资器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担架、夹板、颈托、电筒、简易呼吸器等);
(三)棉上衣、口罩、帽子、手套;
(四)车辆;
(五)食品、水;
(六)消毒物品。
十四、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程序
(一)公共卫生科接到科室疫情报告后,要进行初步判断,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组织应急小组成员迅速到临床科室调查处理。
配合市疾控中心核实诊断:查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问清病史、症状,检查体征和核查检验结果,找出共同特征。
(二)确定登记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注意继发病例出现。
(三)积极配合对病例、接触者相关标本的采集工作,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依据。
(四)根据县疾控中心的初步诊断意见,提出医院的治疗隔离防控措施:1)指定隔离病区和医学观察区,将疫情病人进行统一隔离观察和治疗,隔离密切接触者,是否出现继发病例;2)住院部所有科室病区要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每天对病房醋熏蒸(或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两次;3)医务人员要提高防控意识,加强自身防护;4)总务科负责加强科室病区及周围环境的消杀工作,并提出住院病人的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措施;5)医务科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疫情病人的诊治,及时会诊、对危重病人转送;6)根据县卫计局及疾控中心意见,对临床医学观察病例及密切接触医务人员进行应急疫苗接种;7)完善疫情报告制度,指定疫情报告人,每天将疫情发展情况报业务分管院长,经分管院长核实后上报县卫计局和县疾控中心。
十五、总结阶段
疫情平息无继发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出现,防制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后,报请市卫计局和疾控中心取消疫情报告,及时对本次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进行总结,将有关调查表格、数据、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并提出下阶段具体防控要求,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应急处理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科室和个人,要根据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并按医院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十六、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一)勤洗手
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二)科学戴口罩
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4小时。
二、预*机制
(一)加强培训。
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冠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新冠监测,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三)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
科室一旦发生新冠确诊患者即刻按医院感染暴发启动一级预警,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请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冠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
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2对新冠院内感染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3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4研究并制定新冠院感事件时的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5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6按规定向卫健局及疾控中心报告。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部长
成员:新冠诊疗院内专家组、各科室主任、发生科室医生。
职责:
1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有关的标本采集,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或转运。
2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3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
4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5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3、流调及消杀小组
组长:公卫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消*人员。
职责:
1负责组织或协助市疾控中心对新冠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感染病例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2指导消*人员正确实施消杀工作。
4、院感防控小组
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