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期间有很多需要被隔离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工作方案,欢迎各位阅读借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工作方案精选1

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应隔尽隔、一人一间、集中隔离”的要求,确保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以及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在12小时内全部及时转运至集中隔离观察点,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二、工作流程

(一)人员摸排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指办”)组织市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对应隔尽隔人员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明确隔离观察对象,市防指办统筹做好转运工作,明确转运批次及顺序。

(二)启用集中隔离观察点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原则上在市级集中隔离点隔离,市防指办根据疫情防控需求,适时启用乡镇(街道)集中隔离点,各有关乡镇(街道)要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到位,根据隔离人员数量,按照一人一间隔离要求,做好接收隔离人员准备。

(三)人员转运

市防指办统筹安排120救护车转运工作,原则上负责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的转运安排,确保需要时能及时转运。各乡镇(街道)准备专用转运车辆,明确转运负责人员,负责做好辖区其它需要应隔尽隔的人员转运,应做好车辆物理隔离,实施隔离人员全程闭环管理,转运结束后及时通风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转运负责人到达隔离点,做好与集中隔离点的交接,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

(四)人员接收

1.联系对接。转运负责人提前与集中隔离点负责人联系,确认隔离人员名单,集中隔离点提前做好隔离房间相关准备。

2.核实登记。隔离人员进驻集中隔离点后,医务人员及时(不超过24小时)核实隔离人员基本信息和健康相关情况,登记完善《集中隔离人员信息一览表》(见附件1)。

3.建卡报告。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为观察对象建立《集中隔离人员医学观察健康状况监测个案表》(见附件2),每日将健康管理信息报告市防指办。

(五)医学观察

1.所有观察对象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它观察对象接触。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确需前往集中隔离点公共区域活动的,应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减少驻留时间,尽量不触碰公共区域物品及设施。

2.医务人员每天早、晚对观察对象各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监测,并填写《集中隔离人员医学观察登记表》(见附件3),包括体温监测、询问是否出现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腹泻症状等。

3.消毒人员每日对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隔离场所所有垃圾均应当按照医疗垃圾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弃物处置和粪便污水消毒等。消毒人员指导观察对象做好隔离房间内消毒、开窗通风等。

4.心理辅导人员要每日密切关注观察对象思想动态,及时向观察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观察对象负面情绪,防范心理压力引发极端事件。必要时报告市防指办,由心理医生进行专业指导干预。

5.公安干警每日密切关注安防监控,了解隔离人员隔离情况,对于不服从隔离安排的人员依法强制隔离。

6.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做好每日自我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离开隔离点。

(六)观察期间异常情况处置

1.医务人员在健康监测时发现观察对象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向市防指办报告,安排120专车转运至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经市人民医院确认排除新冠肺炎,120专车送返隔离点继续集中隔离。患者经市人民医院确认为疑似病例,患者在市人民医院继续观察诊治,隔离点消毒人员立即对其隔离房间进行终末消毒。工作人员安排转运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2.观察对象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工作人员立即报告市防指办,安排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宣城市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安排转运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观察对象离开隔离点后,消毒人员要立即对其居住的隔离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七)解除医学观察

解除隔离前,做好解除观察对象信息统计,联系所在社区,做好接收准备。观察期满当日,隔离人员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无相关症状,符合解除条件,经市防指办同意,工作人员为其出具《解除集中观察通知书》。告知观察对象返家后配合社区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解除隔离观察转出后的房间,由隔离点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保障要求

(一)组织保障。各乡镇(街道)组织卫生健康、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按照不少于20间/万人口规模储备集中隔离场所,做好集中隔离场所调用征用计划,并登记在册,确保突发疫情时能随时启用。组织制定集中隔离点工作预案,建立隔离专班工作制度,做到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二)人员保障。根据隔离对象的数量,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公安和后勤保障等人员,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工作人员工作满1周,核酸检测阴性后换岗,原则上不得频繁换岗。

(三)物资保障。集中隔离点应当配备足够的防护物资、急救药品等,保障有常见病、慢性病的观察对象正常用药,满足观察对象相应生活需求,提供一日三餐、热水供应、洗澡、网络等生活所需。

(四)医疗保障。集中隔离点医务人员由市防指办统一调配,做好医疗保障工作。配备心理医生,加强观察对象心理疏导。

(五)安全保障。各集中隔离点配备公安干警,负责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人员隔离到位,隔离点封闭管理安全有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工作方案精选2

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党政牵头、社区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相关定义

(三)社区传播疫情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2项措施。

1.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社区,必要时可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2.限制人员聚集:社区内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等公共场所。

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工作方案精选3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关于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满足聚集性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需求,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安庆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工作预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一)分区管理。对于不同风险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低风险地区全面提供正常医疗服务,中风险地区有序提供正常医疗服务,高风险地区做好重点患者医疗服务保障。

(二)分类服务。根据孕产妇情况将其主要分为3类,分别提供针对性医疗服务保障:一是确诊孕产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孕产妇;二是涉疫孕产妇:处于集中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居家隔离以及健康码为黄码、红码的孕产妇;三是普通孕产妇:除确诊孕产妇和涉疫孕产妇以外的其他孕产妇。

(三)明确责任。县妇幼保健院和提供孕产妇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要制定相关工作预案,优化机构布局流程,强化责任落实,满足孕产妇诊疗需求。为防止交叉感染,按照相关文件及工作要求,明确县中医院、县保健院为我县聚集性疫情期间普通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定点医院,县医院为涉疫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定点医院,相关医院信息和联系人面对社会进行公开(见附件)。

(四)细化流程。提供孕产妇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要制定完善细化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及服务流程,确保相关工作平稳高效有序运行。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就诊管理

1.确诊孕产妇就诊医院与就诊流程。确诊孕产妇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就诊,具体诊疗流程按照院内相关规定执行。

2.涉疫孕产妇就诊医院与就诊流程。涉疫孕产妇在县医院就诊。县医院要按照医院感染防控要求,设置集中隔离点人员专用门诊和病区;设置封控区、管控区、居家隔离以及健康码为黄码、红码的人员专用门诊和病区。上述诊疗区域原则上不接受普通孕产妇就诊,对需要急诊急救的不得拒诊。

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确保渠道通畅、响应及时,为孕产妇提供就医便利或上门服务。对确需外出就医孕产妇,须向社区(村)防控办公室报备,根据对应防控要求落实好专人专车、全程个人防护等闭环管理措施。其中,有急诊抢救医疗需求的涉疫孕产妇,由本人或家属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联系社区(村)或隔离点工作人员对接120救护车,由120救护车联系专门医疗机构就诊。诊疗结束后,由社区(村)或隔离点工作人员协调安排专车接回。孕产妇外出就诊的,可根据实际需要,由1-2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人员陪同就诊,就诊结束后陪同人员需与就诊孕产妇落实相同隔离管控措施。

3.普通孕产妇就诊医院与就诊流程。普通孕产妇到封控区和管控区外的医疗机构就诊,涉疫诊疗区域原则上不接诊普通孕产妇。普通孕产妇按照我县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根据医疗保健服务需要前往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普通孕产妇就诊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不接受涉疫孕产妇就诊,对需要急诊急救的不得拒诊。孕产妇出现发热及时到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医。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启用前已建档和启用时尚在待产的孕产妇,或个别医疗机构涉疫临时关闭前已建档和关闭时尚在待产的孕产妇,不纳入管控范围的,原则上转移至其他助产机构接受产检和住院分娩。

(二)加强病区管理

1.规范设置病区隔离病室。新入院孕产妇及陪护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未提示阴性前,一律入住过渡病房。

2.加强住院病区管理。孕产妇住院期间不得离开病区,谢绝一切探视人员进入病区,鼓励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探视。

3.加强对住院孕产妇的管理。择期入院孕产妇要落实核酸“应检尽检”;急诊入院孕产妇要安置在相对独立区域。对于高风险的孕产妇要安置于过渡病房或者具有隔离条件的分娩室、手术室进行诊疗。加强对住院孕产妇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可疑孕产妇。对无明确诱因发热、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孕产妇,或者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等症状明显、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孕产妇,立即转入隔离病室,同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三)强化高危管理。聚集性疫情发生辖区,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应与在本机构建册或产检的孕产妇保持联系,其中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红色和紫色以及孕周在37周及以上的孕产妇应在24小时内取得联系,其他孕产妇应在72小时内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每一位孕产妇隔离状态和健康状况,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为涉疫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咨询与指导服务,加强心理支持,舒缓孕产妇心理压力,保障孕产期心理健康。县妇幼保健院要根据乡镇摸排和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对橙色、红色和紫色以及孕周在37周及以上的涉疫孕产妇进行重点核查跟踪管理。

(四)回应社会关切。各医疗保健机构要主动及时通过新闻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疫情期间保障孕产妇医疗服务的具体措施、流程安排,公布专门医疗机构及助产机构名单、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引导孕产妇有序就诊,稳定社会情绪。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热线电话等平台,畅通诉求与回应渠道,解决好孕产妇重点人群医疗救治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三、工作保障

(一)健全组织协调体系。县卫生健康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医政药政股、中医药股、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协调聚集性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各项工作,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股。

联系人:

电话:

(二)明确定点医院及专门医疗机构。安庆市立医院作为安庆市聚集性疫情防控期间新冠肺炎确诊孕产妇医疗服务定点医院。我县指定临床专科齐全、综合救治能力强的县医院作为涉疫孕产妇收治单位,根据院感防控要求,为集中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居家隔离以及健康码为黄码、红码的孕产妇提供医疗服务保障。

(三)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县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要设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妥善处置、及时转运孕产妇,对临产孕产妇、危重孕产妇等需要急诊急救的要积极救治,同时做好孕产妇和医护人员防护。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拒诊、推诿或延误治疗。县内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组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要根据孕产妇救治需要,采取远程指导、现场会诊、专家派驻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其它助产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专家支持,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县内建立助产机构、急救中心和血站联动机制,优先保障孕产妇转运和用血等救治需求。

(四)推广信息化服务模式。各助产机构要依托线上咨询平台,安排专业人员实时在线,提供孕期健康宣教、孕期保健咨询指导、孕情监测和随访等保健服务与就诊指导;积极利用App软件、微信小程序等形式提供健康宣教、妊娠风险筛查、高危孕产妇管理、体重监测、营养指导、心理指导等系统保健服务与管理;要积极利用胎心监护、经皮黄疸检测仪等可穿戴设备为孕产妇与新生儿提供远程健康监测与管理。

(五)加强医用物资保障。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物资保障组跟踪掌握全县重要疫情防控物资供需情况,及时组织调运、统筹调度医用急需物资。县卫健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医用防护物资需求统计分析,及时掌握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N95)、医用防护服、一次使用医用隔离衣、医用防护屏、医用防护眼镜等重点医用防护物资日消耗和库存情况。全面掌握定点医院、指定医疗机构重要防疫物资保障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六)加强急救转运能力。县紧急救援中心安排急救车组,负责确诊孕产妇、涉疫孕产妇的转运工作。县、乡要在转运车组之外安排应急救援车队,满足突发疾病孕产妇就医需求。

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参照县工作预案要求,制定各机构应急预案,于2022年1月31日前报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联系人:

电话: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工作方案精选4

一、检查。在商场、超市出入口设岗检查,营业期间专人值守,出入人员须佩戴口罩,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加强停车场及车辆进出管理,在车辆进入时对车内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二、劝阻。凡发现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人员,要对其进行询问并劝其返回就医。若在询问中发现到京前14日内离开重点地区或有过重点地区人员接触史,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就近的定点医院就诊,并将相关情况向属地街镇报告。对商场、超市内的人员聚集的各类活动进行劝阻。

三、管控。各商场、超市经营主体要掌握员工人数、外地返京人员等具体情况。每日采集员工(含商户员工)疫情控制期间的动态信息并登记汇总。鼓励外地返京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活动,如促销活动、店庆等。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