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培训记录内容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培训记录内容范文1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落实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要求,结合当前疫情发展形势,指导建筑工地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卫生健康委联合编制发布《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落实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要求,指导疫情期间建筑工地有序安全施工,制定此指南。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三、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
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工作统一纳入属地管理,应服从属地街镇和属地新冠肺炎防控办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二)主体管理原则
建设单位是疫情防控首要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疫情防控直接责任主体。参建各方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防控责任应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
四、应急防控体系
(一)工地疫情防控小组
建筑工地应根据规定成立疫情防控小组,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关键岗位人员担任组员,专人专岗,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并落实专人对接属地街镇主管部门、新冠肺炎防控办。
分包单位应设置专人与疫情防控小组对接,服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的所有涉及疫情防控的管理。
(二)疫情防控预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建筑工地疫情防控预案,明确人员管理、物资保障、过程实施、应急处置、属地街镇主管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办联系人员和联系方式等关键环节。
五、总体要求
(一)封闭管理
建筑工地应实施全封闭管理,原则上人员只进不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
(二)全面核酸
建筑工地所有现场人员应全面全员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必须服从属地街镇核酸检测(含抗原试剂检测)具体工作要求。
(三)值班值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严格执行主要负责人24小时到岗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认真开展每日安全巡查,做好巡查记录。
(四)密切关注形势变化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变化,及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疫情防控主管单位的最新要求,更新完善疫情防控预案。
(五)及时学习防控要求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要及时梳理疫情期间相关专题会议精神和管理文件,并做好学习、交底和归档工作。
(六)全员实名制
总包单位应按规定将全数人员录入(或接收)到本市建筑工地实名制登记系统。
六、人员管理
(一)人员进场管控
1.首次进入工地人员,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2.来自(或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未经在沪隔离观察14天的,不得进入建筑工地。解除观察人员,应持有解除(出院)告知单、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及绿色健康码。
(二)现场人员管理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做好一人一档,由专人专职负责所有现场人员的健康档案,每人档案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抵(返)沪时间、交通方式、中转信息、有无与疫区重点人员接触史、健康状况、进退场时间等关键要素信息。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疫情防控教育交底,教育交底应包括防疫知识、健康监测、作业、住宿、用餐、出行等具体要求,并做好教育交底记录。
3.跨工地流动人员应由进出双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向对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获得审核同意后必须点对点管控接送,不得与周边社会产生接触。
七、出入口管理
2.作业区域的人员以班组为单位,每日进退场前分别由班组长逐级向工地疫情防控小组报备,做到作业人员进退场全覆盖全掌控。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巡查督查,每日在作业现场巡查督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与作业人员同步上下班。
(二)减少施工聚集
1.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在露天空旷场所作业,避免或减少有限空间内或聚集作业。
2.施工升降机轿厢等人员聚集场所,应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且每批运送人员不得超过9人(含司机)。
十一、核酸检测(含抗原试剂检测)管理
(一)全面核酸筛查
1.建筑工地所有人员均应严格按照属地街镇和属地新冠肺炎防控办要求全面落实检测要求。
2.建筑工地所有人员每周不得少于2次筛查检测。
(二)筛查组织要求
1.建筑工地应在属地街镇的支持下,以上门检测为主,禁止不同工地人员混合检测。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统一组织工地所有人员网格化、精细化有序参加采样,避免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十二、消毒管理
建筑工地应加强预防性消毒工作,按照《关于下发办公楼宇等十个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修订版)的通知》(沪疾控传防[2022]21号)文件中建筑工地有关内容开展消毒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按以下要求强化消毒工作。
(一)消毒范围
1.消毒范围应全面覆盖生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办公区的宿舍、办公室、隔离区、厕所、盥洗室、食堂、会议室、文体活动室等)、施工现场(含:施工电梯梯笼、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室)、其他设施(如:化粪池排污口、空调出风口)、项目部用车等。
2.消毒重点部位包含但不限于各类台面类、把手类、按键开关类、座椅类、废弃物处理区等。
(二)消毒频次要求
1.临时隔离点应每6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2.住宿区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宿舍内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
3.办公区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办公室内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
4.餐厅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对厨具、桌椅等高频使用部位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5.会议室在会议开始30分钟前和会议结束后对场地等进行消毒。
6.文体活动室、盥洗室、厕所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
(三)其他消毒要求
1.消毒应区分不同的消毒部位如物体表面、地面等,选择合适的消毒制品及方法,进行针对性消毒。
2.相应消毒记录应张贴在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醒目位置。
十三、宣传教育
(一)防疫宣传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利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作业点、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区域显著位置通过电视、广播或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及教育。
2.宣传教育内容应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基本知识、疫情感染风险、及针对性防控、应急措施等。
(二)教育交底
1.疫情防控教育交底应纳入进场、每日岗前教育内容。
2.防疫教育内容应包括新冠病毒基本知识以及疫情发展形势,国家和地方管理规定,项目疫情防控标准要求、典型案例及应急处置流程等。
3.防疫教育人员应涵盖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辅助用工(厨师、司机、保安等)、全体作业人员及外来人员等,不遗漏一个单位、一名员工。
4.防疫教育形式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尽量不采用集中面授方式,推荐利用网络会议、视频影像、图文指南或实操类培训等方式开展。
十四、防疫物资管理
(一)防疫物资
1.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医用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等。
2.消毒用品:手、皮肤消毒剂(碘伏、过氧化氢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等),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空气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喷壶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培训记录内容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培训记录内容范文1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落实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要求,结合当前疫情发展形势,指导建筑工地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卫生健康委联合编制发布《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落实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要求,指导疫情期间建筑工地有序安全施工,制定此指南。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三、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
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工作统一纳入属地管理,应服从属地街镇和属地新冠肺炎防控办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二)主体管理原则
建设单位是疫情防控首要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疫情防控直接责任主体。参建各方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防控责任应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
四、应急防控体系
(一)工地疫情防控小组
建筑工地应根据规定成立疫情防控小组,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关键岗位人员担任组员,专人专岗,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并落实专人对接属地街镇主管部门、新冠肺炎防控办。
分包单位应设置专人与疫情防控小组对接,服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的所有涉及疫情防控的管理。
(二)疫情防控预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建筑工地疫情防控预案,明确人员管理、物资保障、过程实施、应急处置、属地街镇主管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办联系人员和联系方式等关键环节。
五、总体要求
(一)封闭管理
建筑工地应实施全封闭管理,原则上人员只进不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
(二)全面核酸
建筑工地所有现场人员应全面全员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必须服从属地街镇核酸检测(含抗原试剂检测)具体工作要求。
(三)值班值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严格执行主要负责人24小时到岗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认真开展每日安全巡查,做好巡查记录。
(四)密切关注形势变化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变化,及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疫情防控主管单位的最新要求,更新完善疫情防控预案。
(五)及时学习防控要求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要及时梳理疫情期间相关专题会议精神和管理文件,并做好学习、交底和归档工作。
(六)全员实名制
总包单位应按规定将全数人员录入(或接收)到本市建筑工地实名制登记系统。
六、人员管理
(一)人员进场管控
1.首次进入工地人员,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2.来自(或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未经在沪隔离观察14天的,不得进入建筑工地。解除观察人员,应持有解除(出院)告知单、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及绿色健康码。
(二)现场人员管理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做好一人一档,由专人专职负责所有现场人员的健康档案,每人档案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抵(返)沪时间、交通方式、中转信息、有无与疫区重点人员接触史、健康状况、进退场时间等关键要素信息。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疫情防控教育交底,教育交底应包括防疫知识、健康监测、作业、住宿、用餐、出行等具体要求,并做好教育交底记录。
3.跨工地流动人员应由进出双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向对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获得审核同意后必须点对点管控接送,不得与周边社会产生接触。
七、出入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