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施工项目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施工项目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1

一、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

成立项目经理负责的疫情防控机构,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包括所有参建单位,明确各个参建单位防控疫情的工作职责。

设立专人专岗,安排专项资金、调度防疫物资,全面负责本项目防疫工作,24小时值守,需建立值守人员通讯录,疫情信息报告

三、劳务用工源头组织管理

提供劳务作业本人返城起点属地14天以内健康体检报告

提供返城起点属地正规医院健康证明。

提供返城起点属地5KM范围内无疫情证明资料,如有疫情暂不得录用。

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的微信群,组长为班组长,组员为各返城复工劳务作业人员,群内实时反馈成员健康信息,在返城14天前邀请项目管理人员(专人)加入班组微信群,及时掌握班组内劳务作业人员返程前健康情况,如出现异常不得录用。

劳务公司需提供每个复工返城劳务作业人员健康证明。

劳务公司要承诺对每个复工返城劳务作业人员健康,同时对作业人员防疫健康负经济责任、刑事责任。

形成防疫期间劳务用工承诺书。

形成健康汇总花名册,由劳务公司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做为终点的接受依据。

并就此表起程14日前发送至项目管理人员。

四、“点对点”组织运送劳务人员

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加强对返城劳务人员的源头管控,从出发地、源头介入监测,督促各分包企业(劳务和专业分包人员)从出发地、源头介入监测。

在当地进行体温检查,每天调度拟返场人员健康情况并填写个人健康信息。

提前监测时间不少于14天,填写个人健康信息,没有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不得录用。

特别是项目应制定详细的运送计划,包括出发地、员数量、花名册、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做好劳务人员运输途中的防疫和生活保障工作。

必须采取专车或包车的方式“点对点”运送劳务人员有序返城,在集中运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行防疫体温检查,运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用品并坚持封闭式管理。

返城运送途中实施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交通工具消毒、通风及人员防护等工作,定时测量体温,进行防疫宣传教育。

返城复工劳务作业人员到用工属地后,按批次直接运送至项目设置的14天独立集中观察隔离区。

五、防疫人员管理措施

防疫人员需设置单独的隔离休息房间。

防疫人员需佩戴齐全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等,做好疫情防护。

疫情管理人员专项负责疫情管理工作,待疫情结束后再安排其他工作。

六、集中隔离区人员管理

集中观察隔离区入场人员需提供劳务公司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确认的健康汇总花名册作为接受依据。

点对点运输到场的劳务作业人员,按入场前必须测量体温,是否有感冒、发烧症状,建立个人档案。

按4.3章中要求进行筛查并提供相关资料,对填报的信息进行承诺。

严禁谎报、瞒报。

如有疑似病例,禁止入场并将疑似病例送属地定点发热医院检查。

防疫期间,项目隔离区、集中隔离区仅可开设一个人员出入口,其他出入口必须无条件封闭,工人通过入场前筛查无误后方可进场,进场后由安全部进行安全教育、疫情防控教育,经过分散分批考试合格后进入观察区宿舍,进行14天隔离观察记录。

观察期间如出现体温37.3°以上的人员(用两只以上体温枪测量),立即送属地社区定点发热医院就诊,根据医院防疫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若医院判定只是感冒发烧,回项目仍需隔离。

观察隔离区宿舍管理:

设置可开启式窗户,保持室内通风。

宿舍室内高度不低于2.5m,通道宽度不小于0.9m,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严禁使用通铺,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超过3人。

观察期间,非同一天返城,非同一户籍属地的工人,禁止安排在同一间宿舍。

应分批次、分区域安排住宿,减少交叉。

观察隔离区疫情防控教育:

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疫情防控教育工作,提高所有管理人员及工人个人防护意识及有效性,减少集中会议开展频率,尽量采取视频会议。

工人教育、施工过程中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交叉施工和人员聚集。

观察隔离满14天,无疫情症状,身体健康的工人,可安排专车点对点运送至用工项目进行施工作业。

七、防疫施工管理

疫情防控教育:

施工总承包单位每天召开早班会

总包单位卫生员、各分包单位卫生员组织施工人员,在工人生活区门口开阔的空地上,佩戴口罩,相隔不低于1米,进行日常的防疫知识培训和心理疏导,及时解释政策和辟谣,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

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疫情防控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工人生活区宿舍、食堂、卫生间等人员相对密集场所人员佩戴口罩及日常消毒情况。

宿舍设置要求:

项目宿舍要求按6人每间设置,不是同一批次进场的工人绝不能安排在同一间宿舍。

分批次、分区域安排住宿,减少交叉。

宿舍设置可开启式窗户,经常保持室内通风。

宿舍内生活用品专柜、垃圾桶等生活设施及垃圾消纳方式按4.6.4要求执行。

日常测温、消毒制度

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监督专业分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单位配备齐全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口罩、体温检测仪、84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

上述单位未能保障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保障。

项目日常测温、消毒参照4.6.7执行,要求每日测温、消毒不少于2次。

现场施工管理:

项目需提前计划当日作业面施工内容,尽可能提供多的工作面,现场施工尽量做到分散施工,不扎堆,作业人员施工作业时距离不得小于1米,需沟通时尽量用手机、对讲机等无线设备进行沟通。

需要两人以上配合施工的,严格做好防护。

特别是需要在密闭空间内配合施工的,施工前后做好通风、消毒措施,并重点观察工人的身体状态。

运送施工物资、生活用品等的进出场车辆,司机需提供近14天体温测试记录表及其所属公司开具的健康证明并盖公章。

消毒、测温正常、登记核实无误后方可进场,严禁下车随意走动。

参加会议要求:

项目应尽量采取视频会议,避免召开室内会议,如无法避免时,要求参会人员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

开会人员间隔按至少一个空位间隔布置,距离大于1米。

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过长时,应开窗通风。

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

茶具用品开水浸泡消毒。

项目门禁管理:

项目施工期间仅可开启一个人员、物资出入口,门岗设置不少于2班,每班按不少于2人的保安管理。

疫情期间项目部人员只准进、不许出。

对来访人员做好记录、防疫检查。

门禁管理参照附件1,项目防疫二维码门禁管理办法执行。

应急报告制度:

项目需联系属地住建、卫生健康部门、街道(乡镇)对项目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项目部建立下至班组为单位的应急报告制度,并启动项目部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疫情发生时,应立即将疑似病例送至项目定点发热门诊,半小时内上报公司主要领导、分局、建设单位、政府相关部门。

项目部安排专人及时关注疫情最新情况,及时上报,以保障预案变化或解除的及时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施工项目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施工项目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1

一、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

成立项目经理负责的疫情防控机构,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包括所有参建单位,明确各个参建单位防控疫情的工作职责。

设立专人专岗,安排专项资金、调度防疫物资,全面负责本项目防疫工作,24小时值守,需建立值守人员通讯录,疫情信息报告。

三、劳务用工源头组织管理

提供劳务作业本人返城起点属地14天以内健康体检报告。

提供返城起点属地正规医院健康证明。

提供返城起点属地5KM范围内无疫情证明资料,如有疫情暂不得录用。

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的微信群,组长为班组长,组员为各返城复工劳务作业人员,群内实时反馈成员健康信息,在返城14天前邀请项目管理人员(专人)加入班组微信群,及时掌握班组内劳务作业人员返程前健康情况,如出现异常不得录用。

劳务公司需提供每个复工返城劳务作业人员健康证明。

劳务公司要承诺对每个复工返城劳务作业人员健康,同时对作业人员防疫健康负经济责任、刑事责任。

形成防疫期间劳务用工承诺书。

形成健康汇总花名册,由劳务公司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做为终点的接受依据。

并就此表起程14日前发送至项目管理人员。

四、“点对点”组织运送劳务人员

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加强对返城劳务人员的源头管控,从出发地、源头介入监测,督促各分包企业(劳务和专业分包人员)从出发地、源头介入监测。

在当地进行体温检查,每天调度拟返场人员健康情况并填写个人健康信息。

提前监测时间不少于14天,填写个人健康信息,没有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不得录用。

特别是项目应制定详细的运送计划,包括出发地、员数量、花名册、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做好劳务人员运输途中的防疫和生活保障工作。

必须采取专车或包车的方式“点对点”运送劳务人员有序返城,在集中运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行防疫体温检查,运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用品并坚持封闭式管理。

返城运送途中实施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交通工具消毒、通风及人员防护等工作,定时测量体温,进行防疫宣传教育。

返城复工劳务作业人员到用工属地后,按批次直接运送至项目设置的14天独立集中观察隔离区。

五、防疫人员管理措施

防疫人员需设置单独的隔离休息房间。

防疫人员需佩戴齐全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等,做好疫情防护。

疫情管理人员专项负责疫情管理工作,待疫情结束后再安排其他工作。

六、集中隔离区人员管理

集中观察隔离区入场人员需提供劳务公司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确认的健康汇总花名册作为接受依据。

点对点运输到场的劳务作业人员,按入场前必须测量体温,是否有感冒、发烧症状,建立个人档案。

按4.3章中要求进行筛查并提供相关资料,对填报的信息进行承诺。

严禁谎报、瞒报。

如有疑似病例,禁止入场并将疑似病例送属地定点发热医院检查。

防疫期间,项目隔离区、集中隔离区仅可开设一个人员出入口,其他出入口必须无条件封闭,工人通过入场前筛查无误后方可进场,进场后由安全部进行安全教育、疫情防控教育,经过分散分批考试合格后进入观察区宿舍,进行14天隔离观察记录。

观察期间如出现体温37.3°以上的人员(用两只以上体温枪测量),立即送属地社区定点发热医院就诊,根据医院防疫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若医院判定只是感冒发烧,回项目仍需隔离。

观察隔离区宿舍管理:

设置可开启式窗户,保持室内通风。

宿舍室内高度不低于2.5m,通道宽度不小于0.9m,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严禁使用通铺,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超过3人。

观察期间,非同一天返城,非同一户籍属地的工人,禁止安排在同一间宿舍。

应分批次、分区域安排住宿,减少交叉。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