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一经制定颁布,会对某些事情或者某些人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学校防疫物资保障制度,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场馆疫情防控管理制度1

一、防控原则: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

二、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工作:

1、应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2、公共洗手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或者含醇手消液。

3、增设有害标识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等防护用品。

4、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5、科学合理控制人流规模和密度,加大健身器材的间隔(不小于1。5米)。

三、做好健康宣导工作

1、醒目位置张贴并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

2、告知运动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3、提醒运动者注意保持手卫生。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四、落实日常预防性消毒措施

应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场地硬件设施、地面、墙壁、运动器材、公共休息室、公共用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1、消毒频次:

(1)每日要对场所出入口、大厅、卫生间等重要区域进行严格全面消毒;

(2)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门把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不少于2次消毒。

(3)场馆地板频率控制在一周一次即可,频繁消毒容易对地板有影响。

2、消毒对象及方法:

(1)健身器材、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毛巾蘸清水洗净。对不耐腐蚀的表面和物品(金属等),可以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场地硬件设施、地面、墙壁、门窗。每周可使用有效氯浓度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雾或拖拭、擦拭消毒1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消毒完毕后,用另外干净的拖布清水洗涤后对地板擦拭1遍,避免消毒剂残留腐蚀地板或造成表面湿滑。

(3)毛巾、浴巾等织物。使用浓度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84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

(4)室内空气。以自然通风为主,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条件的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照射时间1小时。对空调系统的初效滤网应每周清洁后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喷洒或浸泡消毒1次。

五、常用消毒剂及配置方法:

1、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2、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六、注意事项:

1、要注意个人防护。在进行配制、消毒时,需穿长筒水鞋、戴口罩、防水长手套,远离儿童。

2、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或墩布进行擦拭。

3、所用消毒产品应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

4、酒精不适合用于空气喷撒及大面积消毒,易燃、非常危险;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5、84消毒液不能和洁厕剂一起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6、室内使用消毒剂后要通风,避免化学物质残留被人吸入。

体育场馆疫情防控管理制度2

为指导全区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科学有序开放各级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根据《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制定本防控措施指南。

7、切实加强消毒管理。按照本市发布的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卫生管理指引,安排专人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每次消毒都应有详细记录。

8、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各场所应安排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场所内发现疑似感染者,或接到属地防疫部门信息有确诊病患、疑似患者来过场所,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控应急处置,并报备所属街道(镇)和区体育行政部门。

9、主动配合监督检查。向社会开放的各体育场所应自觉配合体育行政部门、所属街道(镇),以及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切实承担防疫主体责任。

体育场馆疫情防控管理制度4

近期,我省部分地区相继报告新冠肺炎病例,疫情出现反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面临压力。为防范疫情传播扩散,扎实做好体育场馆的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通知要求,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向全省体育场馆单位发出温馨提示,具体如下:

一、优化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各场馆应高度重视疫情的防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主动履职尽责,科学研判、精准施策,进一步修订完善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方案,落实落细各项防疫措施,常态化储备各项防疫物资,随时做好应对疫情的充分准备。

二、提高场馆开放的管控能力。

提高场馆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实时管控,严格落实预约限流、佩戴口罩、测温验码、实名登记、通风消毒等措施,确保进出馆(场)人员健康状况无异常,轨迹动向可追溯;疫情期间,各场馆根据各地的防控要求,不倡导大型群体活动,建议实行分散式锻炼,不聚集、不扎堆,引导活动人员保持安全距离。

三、做好全民健身的服务工作。

全面做好场馆场地、器材设备、服务台、卫生间、通勤工具及相关物品的清洁消毒,建立工作台账,做好日常登记和对外公示,加强工作检查考核,接受群众监督,消除群众顾虑。

四、落实内部防疫的管理要求。

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宣传、引导、组织场馆工作人员及时接种疫苗;场馆单位应全面掌握工作人员的出行情况及健康情况,定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要求工作人员勿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出行,如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密切接触史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向防疫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隔离及核酸检测。

五、规范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

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和掌握疫情动态和防治知识,不传播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可通过设置提示牌、LED显示屏播放、公众号和网站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控的宣传,支持配合防疫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此,号召全省体育场馆单位积极主动参与各地的防控工作,视当地实际情况,随时做好“平急两用”,履行好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责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体育场馆的贡献。

体育场馆疫情防控管理制度5

为做好2022年度全市教育体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全国、全区、全市近期疫情防控会议精神以及《中小学、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关于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x疫指发〔20xx〕19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全区教育系统2022年寒假及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宁教体卫〔2022〕11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高度警惕“人传”“物传”风险,坚持管防并重,做到“四个结合”(外防与内防、人防与物防、急防与常防、点防与面防)“七个管好”(管好校<馆>门、校<馆>内、人员、活动、场所、物资、日常),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依法科学防控,坚决做到思想防线一刻不松、形势研判一刻不松、精准防控一刻不松、责任链条一刻不松,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持续巩x疫情防控成果,确保学校(园)、体育场馆、校外培训机构安全平稳运行,确保广大师生员工、体育工作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主要任务

(一)压实疫情防控责任

1、高效运行指挥体系。全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园)、校外培训机构、体育场馆要持续强化应对疫情组织机构,在规范运行现有领导小组和职能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工作组、工作专班任务职责和工作标准,不断压实属地、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体育场馆、校外培训机构、个人“四方”责任,确保形成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负总责、学校(园)和体育场馆、校外培训机构抓落实、师生员工及体育工作者共同守护的工作格局,确保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常态化高效运转。

2、领导带头落实规定。全教育体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熟悉政策规定和操作流程,重心下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举措,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纪律规定,决不能随便“开口子”“行方便”,对违反防控纪律、不担当作为、失职失责的坚决予以查处。

3、严格执行入固通道管控要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园)、体育场馆、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国内高中风险地区人员查验要求,配合属地相关部门做好返固师生员工、体育工作者的排查摸底和报告工作,督促落实属地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动态调整措施。配合做好通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追踪协查和健康监测工作。

4、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季节性特点非常明显,要科学看待,客观分析国内聚集性疫情规模范围,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和时间轴,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着力完善校园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积极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促进教育与体育融合发展,确保教育事业、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夯实校园疫情防控

1、降低假期师生员工感染风险

(1)严格落实寒暑假安排。全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园)、校外培训机构要认真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寒暑假工作的通知》(xx教基办〔2022〕26号)精神,妥善做好放假安排。寒假、暑假期间校园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离校后一律不得安排学生返校或补课。各学校(园)坚持“一校一策”原则,错时错峰错域,安排学生分级分期分批有序放假离校和开学返校。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的教学时间安排,由县(区)教育体育局根据属地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自行决定,并向市教育体育局报备。

(2)加强放假和开学途中风险防控。放假前,各学校(园)要完善“两案九制”,扎实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疫情防控和安全教育、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教职工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形势培训教育、一次以防控人员为主的应急处置流程培训会、致好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教育引导师生员工随身携带足量口罩等必要防疫物品,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逛商场集市、避免接触公共物品部位、不购买食用野生动物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

(3)减少师生员工流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不集中、不离宁的原则,学校(园)要做到“四个严格”,即严格要求教职员工做到“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减少流动、减少聚集、减少互相走动”;严格做好本学校(园)教职员工及其家属、亲属的日常行踪排摸工作,建立行踪台账;严格管控师生员工,所有师生员工不得擅自离宁外出,确需外出校(园)长要亲自签字审批,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社区(街道、村)备案,加强家校沟通,采取“人盯人”的方式,坚决做到启程前提前知提前控、行程中全程知全程控、终程后落地知落地控;严格要求外省户籍学生及家长尽量留在学习和工作地。

(4)加强师生员工健康教育。各学校(园)要倡导广大师生居家期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合理膳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科学运动,提高免疫力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引导师生员工及其家人在快乐中度过寒假、暑假的同时,严格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及健康状况监测,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加强个人防护,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公筷制、分餐制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2、做好假期校园疫情防控

(1)落实“五有”防控措施。各学校(园)要按照《中小学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按照“五有”(有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充足防护物资储备、有“医教联合体”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应急处置安排准备)防控措施要求,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查摆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进一步健全“两案九制”,为开学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制度和物资保障。

(2)实施校园封闭管理。寒假、暑假期间,各学校(园)要严格落实校园封闭式管理要求,实行“五个一律”,即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入校人员一律核验身份及健康行程码、检测体温、扫描场所码,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切实把好“校门关”。县(区)教育体育局要按照国家及区、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对所辖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做好疫情防控监管和指导。

3、做好校园风险应对准备

(1)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要按照外防与内防相结合、人防与物防相结合、急防与常防相结合、点防与面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和专题培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持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依法依规管控和报告,并根据疫情防控等级和要求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2)做好校园舆情风险应对。加强风险研判,准确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安全稳定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向师生员工充分宣传解读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加强舆情监测,妥善应对学生诉求,主动做好与学生和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师生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及时化解涉校矛盾纠纷,落实重要节点综治维稳各项措施,严防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3)做好开学疫情防控。开学前,各学校(园)必须在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和专题培训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以及暂缓开学和在线教学预案(须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健全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按照《中小学、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xx市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一校一案”执行“错峰”返校,做到“九个到位”(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一人一档”,开学前14天对所有师生员工实行每天健康打卡记录,建立师生员工健康及行踪台账。对外省区返固师生员工提前开展远端管控,行程前掌握14天旅居史,行程中提醒做好个人防护,终程后督促落实属地防控措施,落实好“两报告”“双核酸”措施。2022年春季开学前,对有区外旅居史的师生员工督促开学前14天返宁,连续14天居家健康监测,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返岗。各学校(园)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在自查评估基础上,提请教育主管部门评估验收,教育主管部门评估验收合格后,提请所在县(区)疫情指挥部批复是否按期开学复课。开学后,坚持外防和内防“两手抓”,注重“三防”,做到“四个周密”,即把外防输入作为关键、把内防感染作为重点、把严防扩散作为根本,周密安排师生作息、周密守好师生健康、周密管控集体活动、周密管控重点场所,返校后严格控制活动范围,少聚集,尽量不组织室内聚集性活动。坚持人物同防,严格做好进入校园的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货物、商品、包裹、邮件、车辆等核酸检测,切实加大人、物、环境的监测,决不能漏一物、漏一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4)严格大型活动管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园)要从严控制大型聚集性活动,原则上不举办大型会议、大型培训、大型汇演、年会聚会、活动庆典、论坛等聚集性活动,可以不举办的一律不举办,能线上举办的一律线上办,确需举办的聚集活动一律严格报批,并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和“一活动一方案一审批”的原则,从严控制规模、人数和时间,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扫码测温、佩戴口罩、场所消毒等防控措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