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村委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村委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五一节临近,为进一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方案如下: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要持续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重点任务,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之弦,切实消除厌倦、松劲、懈怠心理。

坚持“严防输入”“严字当头”,抓紧抓实抓细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要落实落细防控措施。

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动态,持之以恒做好相关风险人员返乡自主排查。

要督促从外出干部职工或外省返乡居民提前3天主动向所在村(社区)报备或“入湘报备”自主申报,准备好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按照“人数清、人头清、位置清、管控情况清”的要求做好信息登记报备。

特别从中、高风险返乡人员,各村(社区)要进一步加强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查验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备相关信息,于每天16:00前上报返乡人员信息至镇疫情防控办何龙烨同志处。

要全面落实属地、行业、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对于返乡后变成红、黄码人员要按照疫情防控“4321”台账要求,从严从细管控到位,确保不漏一人。

要求:红码人员集中隔离14天;黄码人员需居家隔离7天+自我健康监测7天后才允许外出;期间不允许随意走动,参加聚集性活动。

三、要强化疫情防控宣传引导。

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要充分用活用好宣传阵地,进一步劝导辖区居民近期非必要不出村、不离市,更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张贴公告和横幅标语等形式提高村民疫情防控意识。

要求:各村(社区)每天都要在村、组微信群转发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要求、信息;“村村响”每天早、中、晚都要播放疫情防控音频信息(音频信息附后);每个村(社区)需要在村级人员聚集、醒目位置张贴不低于3条的横幅标语。

四、要严格人员管控。

根据市、县疫情防控办要求,全县所有人员要做到“非必要不离市、不出县,确需离开的需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方可离开”,返乡前要在“永防码”上报备,返乡后要第一时间如实向所在村(社区)和单位报告,主动配合村(社区)排查。

五、要严格控制聚集聚餐。

要大力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扎堆、不聚集,不参与聚餐活动,并尽量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各村(社区)要严控棋牌娱乐活动、大型文艺演出和展销促销等活动,不举办大规模聚集性活动。

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要严格履行报备或报批手续(申报表附后)。

确需聚会聚餐,要规模

六.强化疫苗接种工作。

各村(社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继续加大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力度,特别加强针到期未接种人群的接种率,做到应接尽接,全面建立免疫屏障。

七.加强“场所码”的申领和使用。

“场所码”是精准高效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场所码”的申领和使用,按照“逢进必扫”原则,督促来访人员进行扫码。

要求:一是各村(社区)要按照“逢进必扫”原则,要求所有到村级活动中心的来访人员都要进行扫码登记;二是市县每天都在通报各乡镇“场所码”扫码次数,各村(社区)工作人员要带头落实“场所码”使用,村干部要带头扫“场所码”,有效提升我镇“场所码”使用率。

村委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

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应对准备,指导和规范辖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应急处置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辖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工作原则

(1)依法防控,科学应对。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预案规定,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工作。

充分发挥专业作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

(2)预防为主,有效处置。

不断健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体系和防控机制,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加强监测,及时研判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风险;适时预警,及早响应,快速处置。

(3)加强宣教,社会参与。

3、属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病例处于出院后的隔离医学观察期、无症状感染者处于解除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医学观察随访期、境内外返乡人员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仍处于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等情况的人员,不得参加现场选举和服务工作,可通过委托投票方式表达个人意愿。

三、加强重点环节防控

1、选举前准备

(1)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切实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责任。

各村(居)委会要落实村两委换届期间主体责任,建立疫情防控领导组织,明确责任主体、健全组织体系、细化防控措施、明确应急队伍、细化职责到人。

镇卫生院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培训,提供疫情防控技术指导,落实村两委换届期间相关医疗卫生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

(2)做好物资储备。

储备适量的医用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额温枪等防控物资。

配备必要的医护人员、防疫设施设备,确保病例发生时及时转运。

(3)开展预防性消毒。

加强村(居)委会办公区域,便民中心和室内公共活动区域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做好选举场所选举前的卫生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工作,保持通风良好。

(4)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选举前要向全体参选人员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养成1米线、勤洗手、不扎堆、咳嗽打喷嚏注意遮挡、坚持科学佩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和防护习惯。

选举现场要设置宣传横幅、告示等宣传资料或选举现场疫情防控提示,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2、选举期间

(1)合理设置选举现场。

选举地点原则上应设在户外,因特殊原因只能设在室内的,则室内场地应选择通风良好会场,保持会场内自然通风,不得使用空调设施。

每场会议人数应控制在50人以内,且与会人员座位前后左右问距应保持1米以上,前后排错位就坐。

(2)做好会场疫情防护。

一是入口设置。

原则上只设一处入口,入口处需准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及免洗手消毒液,设置一米线等候线。

二是体温测量。

在入口处设立体温测量点,对进入参选会场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体温≥37.3℃人员引导至隔离室;体温监测人员应佩戴口罩,戴手套。

三是亮健康码。

所有参会人员均须扫码亮码,取得健康绿码人员方可进入,未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员可由家人代办并出示健康码。

四是佩戴口罩。

参会人员要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相互交流需保持安全防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

(3)减少会场人员聚集。

合理设置选举大会投票现场,适当增加投票点位,优化领票、写票、投票流程,实施分时、错峰投票,引导村(居)民有序进出会场并保持至少一米以上间距。

严格控制唱计票现场人数,可通过选派代表参加等方式。

持流动票箱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戴手套,与选举人员保持一米以上的有效防护距离,对选举人用过的笔进行酒精消毒。

(4)注意会务物品消毒。

选举现场发放笔、选票等交叉使用的物品时,工作人员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人员清点选票时戴好医用手套或一次性手套;

选举用笔确保一人一笔。

按防疫要求做好话筒、茶杯饮具及周围环境等的消毒工作。

会场周边应配备多个口罩回收垃圾桶,供选民丢弃口罩,选举结束后,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并清理转运。

3、选举结束

选举结束后,由专人对选举场所进行全面消杀。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