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冠肺炎已经被划分为了乙类乙管传染病,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乙类乙管应急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篇1

根据XX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教育部印发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及2023年省、市、区教育部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最新要求,为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新学期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23年春季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一、成立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具体负责落实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实施具体措施;相关处室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安排、协调、落实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

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原则

(一)指导原则

以XX指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调整防控措施,统一规则、分类指导、防范风险,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

(二)工作目标

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三、开学前主要工作

1.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重点要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等传染病防控和处置知识技能培训,指导学校完善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措施、健全处置机制、提升防控水平。

2.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摸清师生疫苗接种、感染病毒、患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实时掌握师生感染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情况,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

3.明确对接的定点医院,畅通联系渠道,完善专业救治绿色通道应急预案,加强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

4.按照不低于在校师生总人数15%-20%需求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

要按照2周以上的储备量配齐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

如有条件学校要配备氧疗设施设备,为师生特别是重点人群提供血氧监测和氧气供应。

各项物资都要建立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及时足用。

5.引导师生树立“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养成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指导师生合理膳食、适度体育锻炼,切实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防疫政策措施,不信谣、不传谣,切实增强师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坚决防止一般问题成为政治问题、局部问题成为全局问题,简单问题升级转向为复杂问题。

6.针对疫情形势下学生的抑郁情绪、疑病状态、恐阳心理、盲目从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障碍、网络沉迷等突出心理问题,从动态开展心理摸排、精准实施重症管理、分类开展对症防治、健全干预防控机制、强化物防技防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全力防范极端情况发生。

要加大对退休教职员工的关心、照顾和健康保障工作。

四、开学后主要措施

(一)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

按照《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我校将根据严格落实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核酸检测制度。

师生出入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无法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人员,以及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人员,不得进入校园。

(二)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

没有疫情时,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疫情流行期间,学校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由学校及时上报XXX教体局,并严格落实XXX教体局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

(三)增强校园疫情防控能力

持续加强卫生室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药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

(四)做好师生健康监测

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1.返校前健康监测

开学返校前一周,师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不得带病到学校工作或学习。

2.全面排查重点人员

各班建立健全师生感染情况、基础疾病情况、疫苗接种情况三本台账。

3.疫苗接种

引导未完成接种的无禁忌人员尽快完成接种,其他符合条件人员尽快完成加强针接种。

4.增强疫情防控能力

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配齐专业人员,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和药品,承担防疫知识普及、学生患病应急处置等职责。

5.完善线上教学设施

为及时、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动态变化,保持班级整体学习进度,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各学校要提升硬件保障,为多数班级特别是毕业班配齐、配全网课直播设备,使其具备在线直播能力,切实做到灵活有效,同步直播。

(二)开学当日

1.错峰返校:分年级分班级错峰返校,切实防止报到当日校门口交通拥挤和学生、家长大量聚集。

2.校门管理:学生报到当日,家长只能送到学校门口,原则上不得进入学校。

3.健康监测:在进校前必须测体温,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检查核酸证明。

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证明。

(三)开学后

1.加强校门管理

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除允许返校的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以外,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内。

相关人员佩戴口罩,并必须严格测量体温,严格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校园。

2.加强校园公共卫生管理

保持教学区域、公共生活区域等场所日常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

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

保持教学区域、公共生活区域等场所日常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

学校在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师生员工进出时可自行做好卫生消毒。

改善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公共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通风条件,扩大物品间距。

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学生错峰就餐,有条件的设立单向流动通道。

3.落实师生健康监测

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加强师生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建立学生健康信息电子台账,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

如同一个班级短期内出现5例及以上新冠感染病例,则属于聚集性疫情,需第一时间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加强宿舍管理

学生宿舍实行严格管理,宿舍出入口处应安排检查点,每天测量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温度超过37.3℃),立即登记在册,并按预定程序进行处置。

学生寝室要做到整洁卫生,按时消毒,保持通风。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年级和班主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学校APP等线上资源,以及公告栏、校园广播等线下资源,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6.加强康复期健康指导

学校组织指导校医室(卫生室、保健室)、健康教育教师、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骨干群体,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公众号等不同形式,从营养饮食、正常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个人防护等方面,加强对感染师生康复期的健康指导,引导师生做好康复期健康管理。

不组织或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

7.强化日常心理疏导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