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婚丧嫁娶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婚丧嫁娶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为进一步增强健康理念、提高文明素养、推进移风易俗,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下各项防控措施,从简举办婚丧嫁娶活动,防止大规模、高密度聚集,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农村(社区)婚丧嫁娶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职责: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辖区内农村(社区)婚丧嫁娶等习俗活动管理与监督。

督促婚丧嫁娶习俗活动举办者强化防控责任,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切实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防控政策导向。

指导村(社区)把“改陋习、树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生活方式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修订范围。

发挥党干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俗,积极倡导“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推行丧事简办和绿色文明追思。

(二)分区分级分类管理。

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速办前提下,高风险地区禁止举办各种形式的婚丧嫁娶人群聚集性活动;中风险地区限制婚丧嫁娶参加人数,尽可能采用分餐等方式增加人群距离;中、低风险地区要做好参与人员测量体温、人员健康扫码或登记、场所消毒通风等疫情防控措施。

(三)落实人员健康管理。

1.开展健康监测。

婚丧嫁娶活动举办者负责安排专人对活动参加人员进行健康信息登记和体温监测,掌握前14天相关人员的旅居史和健康状况,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X人员须向社区报告,按最新防控要求进行健康管理。

出现发热(≥37.3℃)、干咳等症状的人员,严禁参加活动。

2.做好卫生防护。

活动参加人员科学佩戴口罩,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地方需佩戴口罩,参加活动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注意咳嗽礼仪。

3.控制人员规模和密度。

婚丧嫁娶活动参加人员原则上控制在150人以内,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尽量避免握手、拥抱等密切接触行为。

4.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

根据参加活动人员和活动场所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医学观察点。

临时医学观察点用于初测体温≥37.3℃人员的体温复测和待送人员停留。

观察点要设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需配备1-2名工作人员,负责体温监测和发热人员的管理,并配备水银温度计、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消毒纸巾、医用乳胶手套、速干手消毒剂、84消毒剂等物品。

(四)食品卫生及用餐管理。

1.食品加工制作符合要求。

食品加工制作要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

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尤其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

2.食品加工场所清洁卫生。

具有安全合规的食品加工场所,定时对食品加工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并保证避免消毒液、酒精等直接接触餐具、食材和菜品。

3.用餐提供公筷公勺餐具。

给予每桌客人提供双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防止交叉污染。

4.食品储藏防止交叉污染。

加强肉、海鲜类等冷冻食品储藏安全,食品原材料坚持覆盖保鲜膜或加盖再进行储存,防止交叉污染。

5.用餐者保持一定距离。

要通过采取减少桌椅摆放、间隔1米、错位用餐等措施,适当加大就餐者之间的距离。

(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

加强婚丧嫁娶活动举办场所、休息区域、接待区域、公共卫生间、厢式电梯等重点场所清洁通风消毒,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的空气流通,对用于储存食品的场所加强通风,增设机械通风设施。

使用含氯消毒剂对高频接触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对室内地面进行拖拭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按照有关要求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洁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应急处置

(一)疑似症状人员处置。

如发现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新冠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引导病例到空旷区域,避免继续接触他人,在临时医学观察点执行隔离观察,做好防护并送当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排查。

(二)病例处置。

核酸筛查呈阳病例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应立即转送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排查,要积极配合当地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在当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依法依规、精准管控,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位,果断采取限制性防控措施。

(三)终末消毒。

相关场所在当地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

(四)其他处置措施。

密切接触者和场所管控按照最新防控方案和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防控措施。

婚丧嫁娶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

进一步做好婚宴活动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加强风险人员监测预警,根据《关于加强婚宴疫情防控管理的几点要求》(大疫指办发〔2022〕99号)和《关于进一步调整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人员范围的方案》(大疫指办发〔2022〕100号)的文件要求,将参加婚宴人员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应检尽检”范围,要求参加婚宴人员扫双码、测温、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地级市(或直辖市)旅居史人员,不得参加婚宴。

针对上述工作要求,现就各方具体责任明确如下:

一、主办方(婚礼主办人)责任。

婚礼主办人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

一是提前一周向承办婚宴的酒店提供大兴安岭区域外拟参加婚宴人员名单。

二是对参加婚宴人员要详尽告知各项要求(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行程卡无7日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大兴安岭区域外返来人员向社区报备情况等)。

二、承办方(婚宴酒店)责任。

宾馆酒店负责人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要责任人责任。

一是酒店需提前一周将承办婚礼情况(时间、人数、桌数及参加婚宴人员中大兴安岭区域外的人员名单)报备给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是要在婚宴大厅入口处安排专人逐人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行程卡、健康码,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入婚宴现场;发现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立即报告乡镇落实管控措施。

三是每场婚宴结束后立即对活动区域进行消毒、通风。

三、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安排专人监督承办方(婚宴酒店)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不定期巡查承办方(婚宴酒店)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责令酒店整改,屡教不改的对其进行停业整顿。

二是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建立清晰的婚宴报备台账和大兴安岭区域外人员台账,并实时更新。

四、各乡镇责任。

各乡镇要严格落实属地防疫主体责任。

对婚宴酒店推送的风险人员,要迅速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婚丧嫁娶疫情防控工作方案3

临近元旦、春节,进入婚庆、“杀猪饭”等各类集体聚餐宴席的高峰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将更为严峻。

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经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现就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婚宴等集体聚餐活动管理有关事项方案如下:

一、举办集体聚餐活动的团体和个人,严禁邀请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参加。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大操大办。

严格控制就餐人数,婚宴原则上不超过30桌,大厅或包间就餐桌数不得超过标准接待量的50%,邻桌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每桌人数不得超过8人,并配备公筷公勺。

二、集体聚餐活动承办单位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疫情防控方案,配备防疫物资,保持食品加工、就餐场所空气流通,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每餐餐前、餐后都必须对就餐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要如实登记宴席举办者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聚餐事由、举办时间、宴请人员及健康状况等信息。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