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疫情防控幼儿园小班入学方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疫情防控幼儿园小班入学方案1

(一)开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1、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幼儿园的园长任工作小组的组长,成员为园领导班子和相关负责人等,全面负责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

可下设疫情防控组、综合协调组、物资保障组、宣传引导组和工作督查组等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2、加强幼儿园与属地疾控部门、医疗部门的沟通联系,取得专业技术支持(保健教师的相关医护常识);

加强与属地街道、社区的联防联控(与上级防控部门的专项联络员对接)。

二、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开学前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制度和知识技能的培训。

建议建立和完善的相关制度包括:

1、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制度

2、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3、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例的隔离制度

4、信息收集制度

5、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踪制度

6、日常卫生消毒制度

7、儿童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8、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9、幼儿接送安全管理制度

三、储备防控物质

除上级部门统一调配的防控物资外,幼儿园要多渠道筹集防控物资,抓紧配齐红外线额温枪(智能体温计)、消杀用品、防护用品(口罩)、喷洒工具等物资。

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幼儿园。采购流程要符合规范,购置经费在单位公用经费中列支。

四、做好园区预防性消毒和安全管理工作

1、开展一次全园环境清洁整治及消毒工作,彻底消除疫情防控隐患。

2、做好厨房、饮用水的安全监管,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

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幼儿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3、设立隔离观察室,用于暂留晨(午)检中发现体温异常的师生,避免交叉感染。

4、提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加强校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6、实行幼儿园全封闭管理,除应急值班值守等工作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园。确因防控需要进入校园的,要严格履行报批,实名登记并接受检测。

五、落实教职工到岗情况

1、建立教职员工(含保安、食堂工勤人员等)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全面摸清教职员工返校前14天的健康状况,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2、教职员工原则上不再外出,并留足14天自我观察时间。

3、对来自于疫情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要求其返回后需要进行14天居家观察。

4、要提前安排教学与工勤岗位,确保按要求开学。

六、做好人员盘查工作

1、全面摸清底数

1)摸清学生和教职员工往返疫情重点地区旅游、探亲、休假的人员状况。

2)摸清学生和教职员工在假期中是否与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有过接触史。

3)摸清往返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疫情重点地区人员有过接触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是否发热、是否疑似病例、是否确诊病例等情况。

2、人员劝返防控

1)劝阻仍在疫情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及幼儿在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前不返回。

2)要求已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或接触过疫情重点地区人员的教职员工及幼儿,及时主动向属地街道、社区(或疾控部门)及学校报告,并自觉居家观察14天。

3、加强信息沟通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收集、汇总和上报教职员工和幼儿的健康信息。

要加强幼儿园与属地街道、社区及疾控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疫情信息共享,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涉及本园教职员工及幼儿的疫情信息。

七、信息数据报送管理

1、幼儿园应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联系,解决防控疫情所需设备设施、医务人员配备问题,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准备。

2、根据上级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制度,认真排查梳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准时上报,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时效性。安排专人对各疫情防控工作群的信息随看随报。

3、根据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紧急信息报送。

4、发现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并按紧急信息报送要求向区教育局报告,同时报属地街道、社区。

(二)入园当日

1、入园当日家长及幼儿应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引导家长及幼儿有序入园,避免人员的聚集。

2、严控入园管理,建立入园体温检测制度,填写健康检测信息。进入园区内的所有人员,均需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园;

严禁家长随意进入教室。

3、对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幼儿,入园时要严格进行健康监测。

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的幼儿,应由家长陪同主动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好个人防护,不允许未解除医学观察的幼儿入园。

4、统一对教具、器械、玩具、寝具、餐(饮)具及环境进行消毒,保证教室空气流通及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5、幼儿园应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应及时上报,同时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6、疫情管控期间,幼儿园应尽量避免组织开学典礼等大型集体活动。

7、通过多种方式,对家长和幼儿开展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三)开园后

1、上好开学第一课。幼儿园要在开学后及时对所有在园幼儿上一堂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讲课,重点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

同时,在园区显著位置设置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栏,提升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意识。

2、保持公共场所适时通风,引导师生做到勤洗手、不扎堆、不聚会、不传谣,不与动物(主要是宠物)接触,远离病毒。

3、在园区、教室、图书室、宿舍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入口处,设置红外测温仪。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入口处设置红外热成像仪或者智能体温计。

4、坚持每日监控全体师生身体状况,严格落实幼儿晨午检等制度,如发现患病或疑似患病者,应及时上报幼儿园防疫领导小组并及时联系其家长,要求戴好口罩到指定医院就诊,并按照要求向属地疾病控制中心、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好教职员工和幼儿因病缺勤的追访工作。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报吿、隔离的教职员工和幼儿家长,及时批评教育、改正。

5、实行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制度,指导家长培养儿童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在疫情完全解除前,不带或尽量少带幼儿去人员密集场所。

6、全面做好园区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干净、卫生;

按照日常消毒工作标准和细则,对教室、午睡室、活动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卫生间等幼儿、教职工聚集场所和幼儿接触的各类物品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认真做好记录。

7、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釆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

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监控管理,尤其督促落实送餐到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

8、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

9、餐具用品须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进行消毒。

10、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实行“分时、分区、分组”就餐制度,避免幼儿就餐聚集。

11、及时核查、补充疫情防控公共物资,如体温计(智能体温计)、消毒用品、洗手液或肥皂、手套、垃圾袋等,确保物资充足。

疫情防控幼儿园小班入学方案2

一、做好师生返岗返学前期组织引导

1、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和动态跟踪。学校在2月底之前建立每位师(含临时用工,下同)生的“一码一表一报”(“一码”指健康码;“一表”指师生健康信息档案表;“一报”指师生每日申报健康状况,有异常情况由学校在健康信息档案表中记载),落实健康信息日报制度。

2、加强在市外教师的返岗管理。按照“能回尽回”原则,做好在市外教师的返岗管理。市外返校无固定住所的教师由教育局统筹解决。对目前涉鄂、身体等原因目前暂不具备返校条件的教职工,各校(园)落实人员做好安抚,并要求其承担能在线上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

3、引导在市外学生有序返校。按照“能返尽返,可返早返”原则,引导家长、学生有序返校,按防控要求落实市外到校后学生自觉居家休息14天,并做好其动态及健康信息跟踪记载。对目前涉鄂、身体等原因暂不具备返校条件的学生,各校(园)落实专人做好每日联系、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多种途径做好居家学习指导。

二、做好开学前准备

1、百度完善防疫设施条件。在校门口设立体温检测区;设置临时隔离留观室。完善室内场所如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通风措施,加强校园各类场所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

2、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以学校为单位,按开学后半个月用量筹集疫情防控所需物资(额温计、84消毒液或百威消毒液、口罩),额温计按每班一只配备,口罩按教职工每人每天1只测算。班级数在12个班及以上的学校配备热成像智能测温设备,较大规模学校配备2台。

3、规范校园清洁消杀。规范校园保洁清单及工作流程,在正式开学前3天,严格按规范对校园内传达室、扶梯(或电梯)、走廊、教室(包括功能教室)、寝室、食堂、卫生间、图书馆、会议室、室内活动场所及校车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幼儿园还应重点对教玩具、寝具、图书等幼儿密切接触的器械进行消毒。各校(园)要按要求做好直饮水设备清洁消毒。

4、强化校园安全检查。各校(园)在正式开学前5天,组织人员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建立隐患清单,明确整治、检查责任人员,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严格落实验收销号制度,确保闭环管理到位。

5、统筹做好人员安排。各校(园)做好开学师生人数统计和学校教育教学及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安排。根据学校建立的师生健康档案和动态跟踪,开学时间确定后,及时做好到岗返学师生信息统计。根据教职工到岗情况,对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岗位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6、加强防疫知识培训。市教育局在开学前一周为各校提供师生疫情防控知识视频,做好各校(园)种子(保健教师)培训。各校(园)在教职工返校首日做好对教职工的培训;在开学前5天做好相关岗位教职工的防疫工作操作规范培训,确保教职员工熟知相关操作流程;在开学前3天完成学生线上防疫培训全覆盖。7。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学校根据上级明确的开学、放假、中高考时间和双休日安排等情况,结合开学前线上教育教学开展情况,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做好本学期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安排。

8、严格返岗返学条件。师生进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项条件:

一是绿色健康码(对于无法领取健康码的学生,要求其共同生活的监护人健康码均为绿码);

二是健康信息档案表记载无异常;

三是进校时体温检测正常。对暂不符合进校条件的师生(特别是学生),各校(园)做好安抚,待条件具备时,及时通知返岗返学。

9、实行开学预告制度。在正式开学前一周发布开学预告,明确各级各类学校正式开学事宜;学校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途径,告知家长、学生学校正式开学时间、报到事宜及开学准备相关要求,引导学生及家长做好相关准备。

10、检查开学准备工作。开学前3至5天,检查各校(园)落实本方案落实情况,确保开学各项准备工作到位。

三、精细安排开学报到

1、实行教职员工分批报到制度。在确保符合进校条件的前提下,学校领导和后勤管理服务人员提前7天到岗到位,其他教职员工开学前5天报到,做好正式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2、实行学生分段错时报到制度。科学安排学生分学段或分班错时报到,确保学生入校健康询问和体温测量有序,切实防止报到当日校门口交通拥挤、学生和家长大量聚集。

疫情防控幼儿园小班入学方案3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前五版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基础上,结合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实际和应急处置经验,指导托幼机构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本方案。

一、开园准备

(一)托幼机构的准备

1.重视开园准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托幼机构增强疫情防控风险意识,根据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做到准备充分、妥善有序开园。

2.落实多方责任。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托幼机构负责人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开园前须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做好日常症状监测,及时告知家长入园疫情防控要求,家园共同做好开园准备,仔细检查落实。

3.坚持联防联控。在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托幼机构应加强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卫生健康、疾控、托幼机构和家庭“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开园前托幼机构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巡查、培训和联防联控全覆盖。

4.加强应急演练。开园前,托幼机构与属地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安机关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针对性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培训和演练,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5.做好物资储备。做好儿童和成人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和校对,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存放安全。设置足够数量的盥洗设施,配备足量的洗手用品。按照标准设立观察室或临时隔离室以及应急备用教室,安排专人负责,并针对工作人员做好防控管理。

6.加强环境消毒。落实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园内全面清洁消毒工作。开园前,应对园内重点场所、公共用具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扶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落实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室内场所及公共场所通风换气。

7.保障饮食饮水安全。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38号)要求,开园前对托幼机构食堂及饮用水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检查和清洁消毒,所有饮用水设备设施均应取得行业监测、检测合格资质,及时检查、监测、消毒设备,确保饮用水安全。严格规范食材进货渠道,检查食品原材料有无过期变质,发现有问题的食品原料要立即销毁。开园前,对食堂所有员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持证上岗。

(二)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的准备

8.报备健康状况。按照属地疫情防控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和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提前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和旅居史报告,如实上报园方,配合园方做好开园返园的健康监测。对有疑似症状的,应当及时就医,暂缓返园。

9.主动减少聚集。开园前7天,家长做好幼儿看护和防疫物资准备,教职员工和幼儿家庭减少聚集性活动,如需前往公共场所应遵守防控要求,佩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

10.接种新冠疫苗。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引导力度,加强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倡导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幼儿及共同居住人员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11.落实返园要求。低风险区教职员工和幼儿经园方审核健康状况符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即可返园。从中高风险区返回,要严格落实属地防控政策,符合条件,方可返园。

(三)加强监督检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加强对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排查辖区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及时跟踪整改到位。

二、开园后

(一)托幼机构管理要求

1.重视入园排查。托幼机构实行园内相对封闭管理,严格身份核验,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园。动态精准掌握教职员工和幼儿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入园时,教职员工和幼儿须测体温,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疑似症状方可入园,出现疑似症状者,须及时就医,不带病上班、入园,同时托幼机构要做好健康跟踪随访。安排家长错峰接送幼儿,在园门口设置“1米线”,配备工作人员疏导人流,防止园门口人群聚集。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做好监测预警。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对安保、保洁、食堂等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管理,合理增加核酸检测频次。严格落实幼儿晨午晚检制度。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记录,发现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幼儿需及时追访、登记和上报。

3.加强场所管理。加强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食堂、办公室、医务室、卫生间等室内重点场所及公共活动区的管理和消毒,每天至少三次定时通风换气。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增加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玩具、娱乐设施、儿童个人用品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在食堂、卫生间和医务室等场所配备足够的洗手用品。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和登记工作。加强对物品配送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加强冷链食品外包装、邮件快递预防性消毒。

4.确保膳食营养卫生。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严控进货渠道,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依据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膳食,每日提供充足的新鲜果蔬和奶制品,适量的鱼、禽、蛋、瘦肉,保证食物种类多样。

5.强化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面向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开展新冠肺炎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6.查验补种疫苗。配合相关部门逐一查验幼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发现漏种,及时告知家长带幼儿补种。

7.关注情绪变化。提醒家长关注幼儿作息饮食规律及情绪行为变化。鼓励配备专业幼儿心理健康教师,通过绘本阅读、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病毒。

(二)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管理要求

8.落实个人防护。托幼机构教职工、安保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在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采用正确方法洗手,加强手卫生。保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还应当戴一次性手套,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幼儿离园,家长做好幼儿看护,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园外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9.加强近视防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安排内容和形式适宜的体格锻炼,每日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3岁以上幼儿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引导幼儿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严格控制视屏时间。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确保充足睡眠时间,提高免疫力。

三、疫情监测

(一)关注疫情变化

及时关注托幼机构所在地、全国其他地区疫情形势变化。一旦所在地区发生本土疫情或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提高,应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果断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二)强化监测预警

托幼机构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严格实施教职员工和幼儿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晚检和因病缺勤追踪与登记等措施。入园前,教职员工、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当立即报告,采取居家观察、就医排查或隔离措施。在园期间,教职员工和幼儿如出现疑似症状,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托幼机构做好就医结果追踪登记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旦托幼机构所在县(市、区、旗)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感染者,在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支持和保障下,及时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属地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规范应急处置,如教职员工和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托幼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2小时内向疾控机构报告。托幼机构出现疫情后,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机构指导下,采取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和暂缓返园等处置措施,配合疾控机构做好传染源控制和管理、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五、病愈返园

教职员工和幼儿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返园。返园时,幼儿园查验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

疫情防控幼儿园小班入学方案4

结合目前国家冠状病毒疫情的实际情况,依据区教委下发的《XX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方案》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预防工作,我园干部教师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忠实履职;特制订《XX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市、区、区教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统一领导,全体人员相互配合;科学防控,快速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加强宣教,全员参与,坚决执行各项要求,切实维护本园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在园所传播和蔓延,保障幼儿、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工作组织

(一)疫情防控园所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XX幼儿园园长

职责:全面指挥、领导、统筹疫情防控过程中幼儿园各项体工作的安排,传达上级要求,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副组长:XX幼儿园副园长

职责:负责疫情工作中相关数据的调查、统计、核实、准确上报等工作。物资的配给工作。

副组长:XX幼儿园副园长

职责:(1)负责疫情的防控工作等各类预案的撰写及梳理。(如有疫情发生:做好跟踪式了解疫情情况、补充性报告。)

(2)日常管理: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做好出入登记及消毒工作。

组员:

保教主任:XX

职责:幼儿延迟开园的教育教学推进工作

保教主任:XX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