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区疫情防控消毒方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疫情防控消毒方案1

一、工作目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学、规范地做好环卫消杀应急处置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杜绝疫情危害,打造健康环境,做到疫情防控和环卫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贡献环卫力量,进一步提升环卫系统疫情防控“闭环式”管理工作水平,做到“小循环、小闭合;大循环、大闭合”,实现无缝衔接管控,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领导,科学防控;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宣传引领,全民参与;全域整治,集中治理,区分重点,常态防疫;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加强监管,严格奖惩的工作原则。

三、组织领导

为做好环卫系统新冠病毒防控,切实加强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处置和环卫工作人员防疫工作的领导,成立商丘市城市管理局新冠病毒防控环卫系统保洁消杀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环卫科,刘丹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洪杰、李洪涛兼任办公副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区新冠病毒防控环卫保洁消杀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监督指导、考评奖惩。各责任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防疫任务,细化责任分工,专班专人负责,及时传达落实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布的各类调度信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防控任务及标准

(一)清扫保洁中的防疫消杀工作。

1、道路消杀。

(1)集中消杀。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严格落实道路集中消杀制度。消杀时间为:当天22:00至次日凌晨5:00采用喷雾车辆对全域道路进行喷雾消杀,

(2)日常消杀。人流量较大的主次干道、商业步行街、十字路口等重点区域三区环卫部门按辖区对所属区域每天消杀2次。

(3)特殊区域消杀。三区环卫部门结合市防疫指挥部的疫情通报,对高风险小区、城中村、医院周边进行每天进行早中晚3次消杀。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管单位及责任人:

2、公厕消杀。公共厕所要保持良好通风,保洁员每天要对公厕全面清洗1次,并随时保洁;每天用消毒剂溶液对公厕全面喷洒消毒2次,全天开放公厕每天不少于3次,或采用消毒剂对公厕地面、蹲位、门把手、水阀等部位进行擦拭或湿拖,并采用消毒剂对清洁工具进行浸泡消毒;环卫工驿站、管理房应保持通风,内部及周边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管单位及责任人:

3、中转站消杀。

(1)做好中转站日常卫生保洁、垃圾收集、垃圾转运正常,彻底清理站内外垃圾死角。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才能上岗,上岗期间做好垃圾收集来源记录,各垃圾收集车辆和收集运送人员、三区环卫部门必须建立台账,记录在案,垃圾中转站对收运人员实行“扫码、测量体温”合格进站,凡是倾倒垃圾的车辆必须先消杀再倾倒,转运车辆每天进出站要进行全面消杀,收运人员实行定人、定车、定站、定时运送,车辆离站对车辆后尾部进行冲洗,再进行消毒,各片区、小区、单位收运车辆和人不得中途停靠、下车等行为,确保收运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到指定中转站中转。

(2)对于疫情管控区域、医院、疫情封闭小区的生活垃圾采取设置生活垃圾收运管控点、垃圾分类投放箱体定点定时投放,定人专门管理。xx区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把君台南路中转站作为疫情管控重点区域垃圾中转站,xx区确定三玻中转站、一体化示范区确定xx路与商鼎路交叉口东南角中转站作为疫情管控重点区域垃圾收集中转站。

发现疫情第一时间对接各办事处管理人员,商定垃圾倾倒时间,第一时间疏散中转站周边环卫工人和社会人员,对重点区域中转站收集现场只留一名管理人员,一名监管队长,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做好全部防护措施后,对车辆进行全方位酒精消毒,84消毒,随后进行倾倒,倾倒完毕后在对垃圾表面进行两次消毒,对车辆进行消毒,随后压缩进箱体,由司机直运至焚烧厂进行焚烧,严禁中途停留,返回后再对箱体车辆进行两次消毒冲洗,对于参与人员全方位酒精消毒,对于防护用品一次性处理,密切观察参与人身体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隔离。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4、果皮箱消杀。果皮箱、垃圾箱(桶)等城市家具定期擦洗。果皮箱、垃圾箱(桶)等垃圾收集容器,实行分片分段定时定人清掏擦拭,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周边及箱体干净整洁,无积存垃圾;工具箱、交通护栏等城市家具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负责”,明确任务,消杀管理,保持干净整洁,每天消杀1次;对社(小)区垃圾收集点,明确社区、物业防疫任务、责任和具体负责人,做到日产日清。收集容器每天用水清洗一次,并用消毒剂溶液消毒不少于2次。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5、废弃口罩收集。各办事处负责在辖区各交通路口、各执勤卡点、居民生活区;市区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各营业场所在本单位门口;小区物业在每个楼道口及小区各大门口均应设置不同容量“废弃口罩回收桶”(套袋),由三区环卫部门、各小区物业、各单位等每日消毒收集后,密闭运输,统一转运市区120个垃圾中转站,各垃圾中转站根据日常垃圾处理量,合理设置废弃口罩单独收集装置。经再次消毒后,统一密闭运送至市医疗垃圾处置厂处置。市医疗垃圾处置厂应无条件接收和处置废弃口罩。市环卫处负责督查督导。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6、环卫工人服务站管理。

一是要建立扫码和体温检测制度。各站点要有专人负责为环卫工人进行体温测量,一旦发现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疑似症状,立即上报处理;

二是要完善人员防护。各站点管理层要督导一线作业人员作业时带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三是要加强室内消杀。各站要配足配齐消杀药品和器具,对站内设备要进行高频次全方位消杀。四是做好台账管理。建立环卫工人进行和日常消杀的工作台账,做到消杀物品有人管、台账有人记、防疫工作有人查的机制。五是要禁止环卫工人扎堆聊天。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7、环卫车辆消杀。建立环卫作业车辆定位、定时、定人、消杀清洗制度,清扫保洁类车辆必须做到每天冲洗消杀保证车体干净整洁,垃圾运输类车辆除每天清洗外,每次进出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必须用消毒剂溶液对车辆进行消杀,原则上未按要求消杀、车体脏污的车辆不允许进场(厂)。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8、商都广场消杀。对商都广场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做好每天消杀台账;指定人员轮流值班巡逻,劝说、劝阻没戴口罩人员,让他们立即把口罩戴上;要求工作人员不得外出本市区,上下班做到两点一线,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密切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发现有到过疫区的人员,立即上报,并登记备案。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二)垃圾清运中的防疫消杀工作。

1、城市、农村、特殊单位、特殊区域的垃圾实行“五定”防疫工作模式,即:定区、定点、定车、定时、定人。定区是要求清尘公司在xx、xx各设置一处收集隔离小区垃圾中转站、示范区华景公司设置一处收集隔离小区垃圾中转站;定点是隔离小区垃圾中转站不接收其他社会垃圾,单一接收隔离小区或特殊生活垃圾;定车是固定专用车辆运输隔离小区或特殊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更换;定时是固定时间收集隔离小区或特殊生活垃圾;定人是隔离小区垃圾中转站管理人员和固定专用车辆驾驶员不得随意调换。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2、中风险地区实行定点收集、分类存放、单独清运、单独处理,形成小循环,小闭合。隔离小区的生活垃圾要按照五步骤进行,即:在管理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第一步先对倾倒车辆消杀一遍,第二步倾倒期间不间断喷洒消杀药品,第三步倾倒完毕后再次对箱体和车辆进行二次消杀,第四步立即封箱转运至焚烧发电厂,第五步做好来源转运记录。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三)垃圾处置环节中的防疫消杀工作。

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消毒防疫措施,厂区全区域消杀、全方位防控、全人员管控,按照生活垃圾、污泥、飞灰处置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分类处理场等场所防疫消杀工作,各类设施每天消毒不少于2次,可根据情况随时增加消毒频次,并建立健全消杀台账,切实做到无害化安全卫生处理,严禁出现二次污染。

1、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负责污水处理厂污泥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填埋处理。处理方式为无害化卫生填埋,要认真落实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规范要求和防疫要求,认真做好进场车辆、人员防疫消杀、检测、登记工作,按照边填埋、边消杀、边覆盖的原则实施作业。严禁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理系统,入场填埋,填埋作业时尽量减少填埋场填埋作业面,重点对场区及周边特别是作业区重点消杀,做到随倾倒、随消杀、随覆盖。

(1)工作人员防疫管控工作要求:

①实施常态化摸底排查工作人员否与疫情中、高风险区出入人员进行接触,按照疫情规定及时做好管控工作。

②摸底排查全厂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确保全员接种。

③按照市防控指挥部要求,组织全体人员定时按频次要求开展核酸检测,确保全员参加检测。

④严格落实每天上岗人员上班前进行扫码、体温测量、人员登记等工作制度。体温异常的人员在家就地自我隔离,并立即上报分管领导和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医治隔离工作。

⑤对非本单位人员进行扫码、体温测量、登记,出现异常的禁止进入厂区。

⑥所有人员一律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人员禁止串岗、扎堆、聚集。午餐禁止几人扎堆就餐,提倡盛饭分散就餐。

⑦设置专用消毒室,垃圾填埋场作业人员先到消毒室内穿戴消毒后的专人专用的工作服上场作业,填埋作业完成后先到消毒室消毒,专用工作服同时消毒。

(2)防疫消杀工作:

①生产运行采用边填埋、边消杀、边覆盖原则。

②对进厂路、进库路、垃圾填埋场进行机械消毒,消毒使用雾炮车和洒水车,消毒用品使用84消毒液,每天不低于4次。

③垃圾运输车进出厂时对车辆使用84消毒液,利用高压喷雾器进行消杀。对运输车驾驶人使用酒精消杀,并要求驾驶人每次都进行扫码、测体温、登记等工作。

④对全厂室外区域使用84消毒液,利用人工电动喷雾器进行消毒,每天2次。

⑤对办公区域内部空间,使用75度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并根据人流情况增加消毒频次。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监督单位及责任人:

2、垃圾焚烧发电厂。对生产办公、食堂区域,垃圾运输车辆、垃圾卸料、运输区域每天不少于2次全方位消杀;严格驻场人员管控,实行全员全时驻留驻留场区和居住小区疫情管控全;全体人员上岗前必须测量体温、扫码登记,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每人不少于2次核酸检测。

(1)加强厂区消毒管理。

①生产办公区域消毒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消毒,每次按照“从里到外,再从外到里”消杀2次。对门把手、梯扶手、电梯按钮、会议室台面、桌椅、空调遥控、投影仪遥控、水龙头、卫生间坐厕、办公地面等重点部位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②食堂区域消毒每天早、中、晚各擦拭一次,或按照用餐批次合理安排擦拭次数。对桌椅、地面等部位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③垃圾运输车辆在进、出厂时对车辆四周及容器装载入口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以喷洒处微湿为准,喷药量为200~300mL/m。

④垃圾卸料、运输区域卸料期间,从垃圾进厂运输栈道到卸料平台等区域需对地面、卸料门及周围墙面每隔2小时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做好焚烧发电厂人员的防护和管理。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