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分高校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部分高校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1

校属各单位、全体师生员工:

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落实XX市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通知精神,根据广州市疫情形势发展的实际,结合学校工作,现就学校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和校园管理等有关事宜通知方案如下:

严格校门管理

校区严格校门出入管理措施,入校人员(含教职员工、留校学生)实施白名单管理,非白名单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学校。

所有人员和车辆进入必须查验证件、出示绿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

校外因公(私)人员和车辆实行预约入校,无预约许可不能入校。

强化白名单管理

各单位建立以学院、年级、班级、部门、教职工家属、后勤保障人员(含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员)、校内临时施工单位等为单元的白名单制,动态更新白名单,报保卫处备案。

非白名单人员实行预约制,各受访单位按照"谁审核、谁负责",以及"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对非白名单人员进行提前审核,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方可审批进入。

调整教学工作安排

各校区实行线下与线上同步教学、线上教学。

请各学院和教师按照教务处、研究生院发布的具体指引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

落实教职工返校工作

在XX市内非高风险区、非集中隔离或非被属地要求实施居家隔离的教职员工正常返校工作,因疫情防控原因暂缓返校的教职员工须向所在单位报备。

执行师生请销假制度

继续开展学生离校返乡审批工作,已离校返乡学生(含走读生)"非通知不返校"。

留校的学生倡导"非必要不出校",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确有必要外出的,严格执行请假报批制度,向所在学院或科研机构申请。

教职员工请假外出须经所在单位审批。

师生员工请假期间落实"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

安排大学城校区校内通行

大学城校区内往返教学区与生活区设置两条通道:

路线1:XX区广大路(XX1栋)——XX2号天桥——教学区(XXX路口),高峰时段开放XXXX地面人行通道;

路线2:商业中心—1号天桥—教学区(图书馆)。

强化个人健康防护

师生员工要当好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做到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落实"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个人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第一时间报告所在单位并及时就医。

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要及时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做好师生服务保障

各单位要加强对校内外师生员工的关心,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

落实"接诉即办"要求,做好师生员工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本通知自2022年12月5日(周一)起实施,后续将根据属地要求和具体情况及时作出动态调整。

XX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部分高校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2

11月3日,教育部刚刚再次召开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议,明确当前科学精准防控校园疫情的总体要求:既要防止防控不力、放松懈怠,导致校园疫情输入;更要防止防疫过度、“层层加码”,影响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在全面科学精准防控基础上,重点在五个方面调整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第一,科学实施常态防控。

不增不减落实第九版国家疫情防控方案和高校第六版新冠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防疫情输入校园,严防校园疫情扩散,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安全,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水平,校园管理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第二,动态调整教育教学。

精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动态合理做好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动态有序转换。

在没有疫情时,尽可能保障线下教学;在出现疫情确需线上教学时,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影响。

第三,不断优化校园服务。

统筹落实疫情防控和校园服务保障。

切实保证校园生活物资、防疫物资和教学物资的供应;重点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规范校园商品价格,全面优化教学、科研、锻炼、住宿、就医、快递等各项校园管理服务,营造良好舒心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四,及时回应学生关切。

畅通师生诉求反映通道,健全问题解决反馈机制。

鼓励学校“接诉即办”,高度重视、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引导师生树牢伟大抗疫精神,理解、配合和支持学校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第五,系统提升应急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四早要求,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和强化应急保障机制建设,提高学校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坚持联防联控,落实四方责任,学校继续争取属地有关部门在物资、政策和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先保障和倾斜支持,一旦发生校园疫情,学校在属地有关部门支持下,以快制快控制疫情,精准研判、快封快解,有序转入校园常态防控状态,恢复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近期,全国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特别是叠加秋冬季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影响因素,教育系统和校园疫情防控特别是科学精准管理的任务依然艰巨和复杂。

为贯彻落实当前国家疫情防控政策,教育部门聚焦“防住新冠疫情、促进师生健康”这一主题重点部署五项工作。

第一,持续防控新冠疫情。

科学精准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常态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把好校门关,做好校门出入人员健康监测,严防疫情输入校园。

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以及食堂、宿舍、校医院等重点场所监测和管理,加强重点岗位人员健康监测,增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校园安全、健康和秩序正常。

第二,切实加强多病同防。

在防住新冠疫情的同时,全面落实校园卫生健康工作管理标准,加强校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重点加强流感、水痘、麻疹等各项传染病的监测、发现和干预处置,确保不在校内传播。

重点加强校内重点场所的清洁消毒、通风换气以及卫生管理,重点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让师生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第三,强化师生的健康教育。

进入冬季,学校的教学、考试等任务比较集中,引导学生合理作息、加强锻炼、增强防病抗病和免疫能力,保持身心健康和精力旺盛。

引导师生遵守防疫规定,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第四,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加强中小学卫生室、医务保健室、高校校医院以及校园锻炼健身场所的建设,配齐专业人员,改善设施条件,加强技术培训,强化常规管理,发挥其在学校疫情防控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卫生健康的服务能力。

第五,加快建设健康学校。

一边重点防控新冠疫情,一边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支持鼓励各地建成一批全国健康学校,及时转化校园疫情防控的成果,将校园疫情防控的实战经验做法,转化成校园健康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学校的健康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疫情防控能力、卫生管理能力和健康促进能力,引导各级各类学校都能建设成为健康促进的学校。

部分高校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3

11月18日,XX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案》(以下简称“通知”),对校园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优化,最大程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校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影响。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部门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

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隔离转运、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物资保障、信息共享等工作,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